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示範區農業加值 嚴格把關MIT不蒙塵

  • 時間:2013-03-29 17: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台灣推動「自由經濟示範區」,根據規劃,示範區內將有農產品加值運銷中心,政府希望國內外農產品原料在區內加工後,可以打上「Made in Taiwan(MIT)」品牌行銷全世界。但另一方面,由於這些非台灣原料製成品也可以冠上MIT標誌,政府更須嚴格把關,避免區內出現問題產品,影響到台灣農產品的國際形象。
◎都是MIT 外界憂台灣品牌被毀
政府希望透過自由經濟示範區,為台灣加入跨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協議(TPP)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RCEP)創造有利條件,因此將前所未有的開放目前禁止進口的830項中國大陸農產品可以在此區加工,並在之後打上「MIT」品牌行銷全世界,這讓民代相當憂心。
台聯立委許忠信質詢農委會主委陳保基:『(原音)假設我們從中國進口毛豆進來,加以清洗、分類、切割和包裝,加值以後,它的價格會提升,在原產地規則,增加價值超過35%,就變成Made in Taiwan,就變成台灣的毛豆了。這叫做加工的附加價值的百分比,中國毛豆就變成台灣毛豆了。』
立委的憂心不是沒有道理,由於原物料摻雜國內自產和國外進口,在掛上MIT示範區的產品出口之後,確實很難判別成品的原料是來自哪個國家。如果廠商沒有做好品質控管,MIT的優良形象恐因此蒙塵。
◎農委會:嚴格控管 不影響MIT形象
對此,農委會表示,雖然沒有規定區內業者使用台灣原物料的比例,但台灣國產原料新鮮、質優,而且具安全性高的優勢,長期而言,還是區內業者不可或缺的原料供給來源;未來農委會也會輔導區內業者和國內生產者契作,提高農民的收益,創造多贏的新產業模式。
另外,由於示範區內的農產品原料來自全球市場,農委會也強調,必須在符合檢疫、檢驗的規定後,才會允許業者使用,屆時也會要求產品標註原料來源,進行市場區隔,不讓區內產品影響到台灣農產品的形象。農委會主委陳保基說:『(原音)我們在現有的農產品銷售方面,是限於我們沒有足夠的原料可以去拓展我們的市場,所以我們在自由經濟貿易示範區內,我們會開放全世界的原料進來。在外銷的區隔上是非常清楚的,因為連貨號的編碼都不一樣。在示範區裏頭的編碼,和我們原有的編碼不會相同。』
陳保基指出,像韓國的泡菜行銷全球,但主原物料大白菜卻是來自中國大陸;日本的味噌世界知名,但主成分豆子也不全來自日本。自由經濟示範區就是要在國內無法充分供應原料之餘,能有來自各國的原料,經過台灣特有技術加工後,進一步拓展全球市場。
另外,由於示範區內享有原物料進口免稅優惠,外界也擔憂來自世界各國的低價免稅原物料若不慎流入台灣,將傷及本土農業。陳保基則指出,屆時會有類似加工出口區的管理辦法,政府會做好管控措施。陳保基說:『(原音)這個有管理的辦法。就像是早期的加工出口區,你進口原料,製成產品以後,多少比例出去。』
◎把關完善 示範區可長可久
台大農經系主任徐世勳指出,全球貿易自由化已是無法迴避的趨勢,示範區所強調的「農業價值鏈」,更是突破傳統農業模式。他舉例指出,像是台灣主要農產品茶葉,每生產新台幣1元的茶葉,所創造本身及上下游產業產值效益最高可到1.95元,茶產業每年帶動全國各產業產值約840億,附加價值也高達400多億。因此,未來如何藉由在示範區引進外資技術,創立屬於台灣特色的茶飲品牌並行銷全世界,相當令人期待。徐世勳說:『(原音)大家的觀念慢慢要有一個價值鏈的觀念,也就是從頭到尾,另外,就是賺到錢的,要透過稅制或是其他方面來補償受害的,這些配套措施若做好,就沒有問題。』
自由經濟示範區規畫方案3月底前將提報行政院,接著各部會在7月前須調整涉及示範區的行政命令;未來農業將以「境內關外」、「前店後廠」的運作模式,在台灣完善的生產歷程和強大的農業研發能量優勢下,建立台灣農業品牌,行銷全球。在此同時,對於國內農業的保護,以及MIT品牌形象的維繫,政府都必須步步為營,才能讓示範區可長可久。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