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催生食農教育法 餐桌佳餚展現環境永續

  • 時間:2017-11-27 17:4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劉玉秋
近年來屢爆食安問題,「食」的教育已刻不容緩,而食安與農安及環安息息相關,有民間團體早已推動多年「食農教育」多年,但政府卻欠缺統籌單位,食農教育的政策與路線還有待釐清。有立委催生「食農教育法」,希望透過食農教育,讓下一帶思考如何看待這片土地,進而達到共好的互惠社會。

◎食安 農安 環安連結成的食農教育
民以食為天,食安問題已是近年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但要確保即將到口的食物是否安全,已不能僅從食品包裝上了解,更應掌握食物從產地到餐桌上是否真的是條「安全之路」。因此,「食」的教育顯得更為重要,食安、農安與環安的連結更是密不可分。為此,民進黨立委蔡培慧認為,「食農教育法」的立法已刻不容緩,必須由行政部門作為推動「食農教育」的根基,並投注足夠的資源與制訂相對應的政策系統。
◎推動食農教育 專法不可少
致力催生「食農教育」專法的主婦聯盟環境保護基金會研究員湯琳翔提到自己過去推動「食農教育」時所遇到的困境。他說,各個部會都認為自己不是「食農教育」的主管單位,導致有心推動「食農教育」的單位難以落實。因此,「食農教育」專法非常重要,必須要有跨部會的協調機制,也要制訂國家指標去測量「食農校育」的成效。他說:『(原音)為什麼要做這樣指標呢?若沒有指標來做引領的話,我們民間做了很多食農教育不知道花了這麼多錢之後,到底有何成效,這對我們下一代的飲食觀到底有什麼幫助?或者是對地產地銷是不是真的有幫助,我覺得這些真的有測量的必要。』
但為了避免產生反效果,湯琳翔提醒,「食農教育法」的專法制訂後,應站在鼓勵的角色而不是強制,協助有心者由下而上投入資源,才不致於教學面上,老師以買現成的教育替代實作,學生既沒有學到東西,又徒增教學困擾。
◎落實食農教育 中央需統籌整合
台灣農業推廣學會秘書長陳玉華則說,飲食西化下,對於進口食品依賴度過高,推動「食農教育」有一定的急迫性,立法已勢不可免。除了強調營養教育外,資源也要做有效的整合,尤其部分地方政府早已開始推行,中央部會更應該統合,現在就是個討論的契機。陳玉華建議,農委會應該擔任「食農教育」的領頭羊。她說:『(原音)即使是行政院出來統合整個架構,我們也希望由農委會做為領頭的部會,因為在部會中,它最有優勢的部分是它有完整行政系統,可以作為農業指導的部分,也有學校可以加以配合,如果可以這樣的做的話,可以完整把食物、農業結合在一起的食農教育,其實部會的話也可以得到比較充分的諮詢跟配合。』
◎食安教育在生活
台北大學金融與合作經營學系教授方珍玲則認為,很多學校、社區組織在協助推動「食農教育」,但若有完整制度可遵循的話,未來的具體行動措施就能讓這些有認證的人成為種子教師,來做持續推廣。
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總經理許秀嬌則說,立專法固然重要,但如何落實於生活教育更為重要。她說:『(原音)一個炒米香,二個炒韭菜,三個搶搶滾,四個炒米粉。就是這種童謠,就是跟食物相關,活動時能夠把食物內容融入進去,我想這在食農教育就是生活,在無所不在的地方都能讓他感受到食農的重要。』
許秀嬌以一首童謠為例,強調「食農教育」要在生活當中推行,未來「食農教育」的講師培訓也不能只有證照而已,還要有豐富煮食經驗,才能清楚了解作物的生產安全,真的滿足三餐所需。
民間團體強烈呼籲政府應該著手制訂「食農教育法」,對此,農委會農業推廣科長陳玲岑說,對於食農相關法案,農委會在草擬時已舉辦了2場座談會,與會的專家學者也都支持設立專法,農委會願意設置推動食農的咨詢會,並整合行政院相關部會,甚至與地方縣市政府一起合作。「食農教育」成效決定現代公民食農素養能否提升,也成為地產地銷的願景能否被實現的關鍵。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