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前瞻解缺地 在地產業園區再釋5百多公頃

  • 時間:2018-09-03 11:4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謝佳興
前瞻解缺地 在地產業園區再釋5百多公頃
經濟部長沈榮津(右四)出席2018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前瞻論壇。(謝佳興 攝)
為解決產業五缺的缺地問題,經濟部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補助地方活化在地工業區公共設施、開發在地產業園區,編列總經費新台幣135億元,預計可活化146公頃閒置產業土地、新增396公頃產業園區用地。

經濟部3日召開2018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前瞻論壇,邀產官學三方討論產業用地開發策略。經濟部指出,為因應產業投資需求,解決企業缺地問題,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中的城鄉建設項目,補助地方開發在地型產業園區,一方面改善88處既有工業區的公共設施,像是開闢道路、活化設施,增加可用土地,另一方面則規劃新設園區,雙管齊下,進而帶動地方就業,讓產業在地紮根,預計共可釋出超過5百公頃土地,提供5萬4,200個在地就業機會。經濟部長沈榮津說:『(原音)透過這次努力,大概我們取得了396公頃的土地,將近400公頃的土地,剛剛一個是146(公頃),一個400公頃,所以就是546,將近550公頃的土地,這對於我們工商企業界一直期待要投資找不到地,應該是有相當的幫助。』
對於政府積極解決缺地,中華民國工業區廠商聯合總會理事長秦嘉鴻在論壇上致謝,不過他也提到,台灣農業用地約80萬公頃,產業用地只有4萬多公頃,卻貢獻全國GDP的29.67%。而政府釋出產業用地集中在中南部,北部只有80多公頃,希望能讓產業在北部也能夠擁有充裕的土地。
另外,經濟部推動工業區立體化,產業可透過新增投資、配合能源政策使用綠電,還有以捐贈代金方式來取得容積獎勵,獎勵可達50%,秦嘉鴻認為此事應該要多思考,特別是獎勵方式應重新規劃,否則效果會打折扣。
經濟部工業局回應,獎勵方式已是既定政策,會持續執行,待未來施行一段時間,會做滾動式檢討。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