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 加速港陸融合

  • 時間:2018-09-22 17:43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張子清
高鐵港珠澳大橋相繼通車 加速港陸融合
粵深港高鐵香港段22日開通,23日正式服務市民,圖為高鐵香港西九龍站大樓內部,乘客在這裡同時辦理香港和大陸的通關手續。
(圖:中央社)
連接中國大陸的香港高速鐵路今天(22日)舉行通車儀式並開出首發列車,標誌著香港踏入高鐵時代。
香港高鐵北上連接深圳和廣州,全稱粵深港高鐵,全長142公里,香港段只有26公里。
高鐵香港站位於九龍西,從香港開出的列車名為「動感號」,最高時速可達350公里。市民從香港到廣州南站最快是47分鐘,相對於目前由香港搭乘直通火車到廣州需要2個多小時,時間大幅縮短。
從運輸時效看,高鐵肯定為港人帶來很大方便。但這條鐵路從規畫、興建到通車之前,卻引起頗多爭議,尤其受到泛民主派反對。
港府於2009及2010年間規畫興建高鐵時,泛民組織和支持者就曾發起大規模反對集會,質疑高鐵方案不合理,並指會破壞環境。
泛民方面反對高鐵的關鍵理由,還是政治問題。他們擔心高鐵會讓香港和中國大陸「一體化」,以致香港未能維持「一國兩制」中「兩制」的獨特性。
此外,高鐵香港站採取的「一地兩檢」通關程序,更是讓泛民方面擔憂。
所謂「一地兩檢」,是指香港和中國大陸海關同時在香港站大樓設置海關櫃台,各自為旅客檢查證件。
兩地海關在同一大樓內運作,可以節省旅客的通關時間,但泛民方面認為,讓中國大陸執法人員在香港「圈地」執法,違反「一國兩制」精神,破壞香港的自主性,不能接受。
儘管泛民方面反對,但高鐵和「一地兩檢」所帶來的方便,還是受到多數港人歡迎。根據香港大學和香港中文大學此前進行的民調顯示,過半數受訪者支持「一地兩檢」。
在民意和親政府政黨的支持下,港府早已在立法會完成「一地兩檢」的立法工作,而中國大陸執法人員也已依法進駐香港站的「內地口岸」。
除了高鐵,香港連接澳門和珠海的港珠澳大橋也可望於年底前通車。有人認為,大橋發揮的效益可能較高鐵更大,原因是此前港人到廣東的西部比較困難,長期主要倚靠船隻,一般要1個多小時以上。
但大橋通車後,將會打破現有的交通困局。有了大橋,港人今後搭乘巴士到珠海約只要40分鐘,且較少受天氣與海象影響。
更重要的是,港珠澳大橋為香港打通與廣東西部的人物和物流聯繫,帶來經貿和旅遊方面的機遇。
不過,港府早年決定興建大橋時,同樣受到泛民方面反對。據報導,香港主權轉移後,時任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就消極應對興建大橋的建議。
陳方安生後傳出與時任行政長官董建華因政見不同,於是提早退休,轉身成為泛民陣營的精神領袖之一。
有分析指出,當時陳方安生反對興建大橋原因,也是憂慮大橋令香港與中國大陸走向融合,以致香港失去其「獨特性」或原有價值。
但當前發展顯然與泛民的想法背道而馳,在高鐵通車後,大橋也很快通車,成為加快港陸人流和物流互通的經脈。未來這種融合是否降低香港的「獨特性」,甚至再度激化兩地文化差異而產生矛盾,有待觀察。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