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歷經12年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

  • 時間:2018-10-14 13:48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黃美寧
歷經12年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
台北市長柯文哲14日出席「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開館典禮,和貴賓們一起在紀念館前合影。
(圖:中央社)
以市定古蹟台北北警察署為基地設立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今天(14日)正式開館,包括台北巿長柯文哲、蔣渭水文教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台灣文史專家莊永明等人都出席開館典禮,蔣朝根並捐贈「台灣雜誌」給柯文哲。
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前身為1933年日治時期所興建的「台北北警察署」,戰後歷經了「刑警總隊」、「大同分局」等身分,台北市政府在1998年公告指定為市定古蹟,2006年定位為「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籌備處」,2013年大同分局搬遷後由文化局接手,並展開4年古蹟修復與室內裝修工程。
柯文哲致詞時表示,台灣新文化運動發生在1920-1930年代,雖然只有短短10年,但是思想最活潑的時代,文化組織、政黨成立等在當時非常蓬勃,如他最有政治認同的人民主先驅蔣渭水在當時成立台灣文化協會、創辦台灣民報,甚至成立台灣民眾黨。他在2014年提出把選舉當成以文化為主體的社會運動,理念就是來自蔣渭水。
蔣朝根致詞時表示,經歷過土地移撥、鋼筋漲價、大同分局工程無法發包等種種困難,「幸好我們沒有使用葉克膜」,他說,柯文哲與文化局長鍾永豐接生的「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是個非常健康、漂亮的寶寶;台灣新文化運動紀念館從掛牌到揭幕,歷經了12年,他感嘆「漫漫長路不容易」。
根據文化局資料,台北北警察署當時用最新進的「人造石洗出(洗石子)」、「人造石研出(磨石子)」工法建造,並使用馬賽克磚造、西洋圓柱等東西美學融合裝飾,同時內部設有污水處理、電燈、電話等現代化設備,是1930年代的指標性建築。
戰後,台北北警察署由台北市警察局接管,因空間不敷使用,建築量體增建南側及3樓,西北向立面改為紅白二丁掛面磚,逐漸形成大同分局外觀,原日治時期建物樣貌幾乎完全被遮蔽,直到2014年進行古蹟修復工程,方向為日治時期原有的2層樓外觀。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