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音樂藏鏡人(3)葉垂青:讓台灣音樂邁向白金世紀

  • 時間:2014-02-10 10:23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吳琍君
「創造完美的音樂,是一首進行曲,永遠沒有句點。」點進白金錄音室的網站,迎面而來的就是這句令人印象深刻的宣言。從1980年代,引領台灣走上「同步錄音」技術之後,30多年來,白金錄音室一直是隱身在台灣音樂界的鏡頭後,追求完美錄音品質的保證。而這一切,都要歸功於創辦人葉垂青永不停止成就美好音樂的精神。
◎懷舊的黑膠唱片 荼毒的壓片歲月
在網路無遠弗屆的今天、mp3音樂充斥的年代,很難想像,不過就在1950年到1980年這段期間,台灣的音樂界還是個以黑膠唱片為主流的年代,連CD都是到了1982年才問世。
如今,雖然懷舊的黑膠唱片捲土重來,並且後勢看漲;但是,卻很少人知道,當年這一張張的黑膠唱片,是在甚麼樣的「產房」生產出來的。
白金錄音室創辦人葉垂青回憶,當年父親擔任黑膠唱片工廠廠長,專門替唱片公司壓製唱片,全家都跟著住在工廠裡。也因此,從小就飽受工廠環境的荼毒。他說:『(原音)那當時的這個唱片哪,那是用一種油漆的材料,從越南啦或者中南半島進口來,那是固體狀態,那那個我們也稱為洋乾漆啦!那加上這個黃土,再加上這個松香,就加熱以後軟化,在那邊大鍋子裡面再炒。那那個壓片的環境哪,因為有鍋爐啊,裡面的溫度大概是45度的工作環境。那個時候就是說,感覺到整個工廠烏煙瘴氣的,沒有空氣管理,溫度也是很高。那我就幫忙做模子,那個化學電鍍,所以要泡藥水啊,那藥水現在想起來也是很毒的東西啊!那整個化學槽,也沒有甚麼管理,那味道很嗆!』
◎力爭上游 投入錄音工程
為了擺脫這種辛苦的環境,台北工專畢業的葉垂青,決定往唱片工業的上游:錄音工程發展,除了積極前往海外,參觀美、歐、日本等先進國家的音響展覽,還參加世界音響工程學會,努力吸取各方最新的資訊,希望打造一間專業的錄音室,改善台灣唱片錄音的品質。
當時台灣的錄音環境百廢待興,除了沿用早期美軍顧問團留下來的錄音器材外,環境也不好,而且全都是使用2聲軌的方式在錄音。也就是所有樂團的演奏家,包括歌手,都要在同一時間進到錄音室裡面,一氣呵成完成錄音。中間假如有一點錯誤,或是剛好在航道底下、飛機飛過,就要停下來,重頭來過。
這樣的環境,也讓葉垂青躍躍欲試,想引進與國際同步的「多軌錄音」技術,也就是現在大家俗稱的「同步錄音」。葉垂青說:『(原音)所謂多軌的同步錄音就是說,所有的樂手,他不需要同時一次來,可以分批次。那譬如說節奏樂器可以先來,那接下來就dubbing這弦樂器。那像這些樂器可以不需要在同一個時間來,時間的效率就可以節省很多;另外呢就是說,萬一有演奏錯誤,又可以punch in、用接的方式,所以又可以節省很多這些不必要的、一直在重複演奏的這個浪費,所以這種同步錄音,我們就很想要引進。』
但是,想蓋一間這樣的專業錄音室,在當年就要新台幣3千萬!這麼大筆的資金,也讓葉垂青卻步,不敢貿然投入。
◎實驗成功 開啟台灣錄音新頁
直到1978年底,一間教會剛好從美國募捐來一台16軌的多聲道錄音機,但因為沒人用過,也沒人知道如何使用,因此,葉垂青就利用這個機會,大膽邀請台灣的編曲及樂師共同來合作,實驗性地錄製一張演奏曲專輯,希望讓台灣的音樂界見識一下,甚麼叫同步錄音。
但是,問題又來了!葉垂青說:『(原音)那問題又出現了,就是說,所有的樂師、所有的編曲、台灣的編曲,因為都習慣在於2軌的錄音,那他們從來不瞭解甚麼叫「同步錄音」。因為同步錄音要戴耳機,那裏面又有一個節拍器,那他們等於是聽著那個節拍器在演奏,那那個feeling到底要怎麼表現?』
因此,葉垂青又邀請日本的錄音師、編曲及樂師前來台灣協助,終於讓這張實驗性的演奏曲專輯「長城謠」得以錄製完成。
完成後,這張唱片罕見地在封套上強調,是「台灣最大編制的交響樂錄音」,並「採用多聲軌錄音系統及最新電腦刻板設備灌製的唱片發表作」;封套裡頭則有一半的篇幅,都在說明從錄音、混音、刻版、鍍版到壓片,整張唱片引進最新技術完成的製程。
有意思的是,像這樣圖文並茂地說明整張唱片最新製程的唱片,至今仍然十分罕見;有些內容如今看來,依然十分新鮮有趣。包括:多聲軌錄音和過去單點錄音方式最大的不同在於:過去整個樂團的收音,是以1支或2支麥克風來錄下全體樂團演奏的聲音;但是多聲軌錄音是將每個樂器分開,配上不同性質的麥克風,再錄在不同的聲軌上。如此一來,不同聲軌錄下的不同樂器的聲音,可以在混音器上,個別加以修飾,並安排聲音的位置及遠近,混合成立體身歷聲的感覺。而這樣錄音的好處包括:能使各樂器的聲音更清晰明朗、同時樂團不必在同一天錄音、而且如果有某個樂器表現不佳,只要重新錄製該項樂器,不須整個樂團重新來過。
另外,唱片上還說明,錄完的母帶,是引進西德最新的電腦控制刻版機,將聲音刻在錄音版上,再放入電鍍槽形成硬度極高的鎳版;最後再將鎳版放在通過熱蒸氣的厚鋼模上,以高分子塑膠純料放置其中,如此每35秒即可壓出1張唱片。
換句話說,這樣先進的壓片技術,也將讓台灣脫離傳統的、也是讓葉垂青刻骨銘心的充滿毒害的壓片環境。
也因此,當這張劃時代的「長城謠」,以高於一般市場行情4倍到5倍的價格,成功地賣出了十幾版之後,葉垂青就決心朝著創立台灣第一間專業錄音室的夢想前進。
◎篳路藍縷 草創白金
1980年,葉垂青夢想中的白金錄音室終於在三重成立。但是初期,非專業出身的葉垂青,面對眼前先進的錄音器材,腦中卻是一片空白。他說:『(原音)開始的錄音哪!我也沒學過錄音,所以坐在那控制台上,我自己也真的沒有頭緒,到底應該要怎麼樣?到底聲音的level要怎麼樣控制?還有我們坐在控制室,錄音室裡面有很多都是很知名的演奏家,那他們的一些要求,我當一個錄音師,我必須要能夠應付所有這些要求。所以我們自己也很努力啦!半夜也在研究啊整個器材。』
此外,由於錄音室所在的大樓裡,多半是住家,因此,隔壁鄰居拖椅子的聲音、踩高跟鞋的聲音,或是樓上洗澡的水聲、冷氣運轉的聲音,常常都會串進去,也讓葉垂青相當苦惱。
不過,讓他最難以忍受的,還是三重地區交通的混亂、停車的困難、甚至淹水的問題。葉垂青說:『(原音)那三重因為那裏有4間錄音室,進出的人員,都是很知名的製作人、知名的音樂家、知名的歌手,他們出來都是要開很好的車子。我們那三重停車啦、交通的混亂哪,實在是讓他們很委屈啊!曾經還有剛開始的時候啊,還有請日本的團,4、5個人的樂團,到我們台灣來錄音。那剛好三重淹水,那他們每天都要來,要錄1個禮拜啊!淹水,他們也拎著2個鞋子啊,就是這樣涉水進來我們錄音室錄音哪!』
◎白金世紀 閃亮年代
為了讓錄音的噩夢不再重演,葉垂青決心為自己的錄音室尋找新的家。皇天不負苦心人,終於讓他在建國北路找到一間還沒開始蓋的預售屋。
葉垂青說:『(原音)那剛好是一個很好的機會。因為假如蓋起來啊,譬如像公寓啦,或者一般辦公大樓,它的條件不適合這個錄音。那剛好這個2樓的高度夠,一般的大樓大概3米2,我們這裡有3米8、3米9左右的這個高度。那因為內裝的關係啊,要有3層的隔離層,所以就是空間會一直往裡面縮減,所以最後就剩下這樣,剛好人還可以很舒服的。所以這個其實裡面、這個上面還有旁邊,都還有1公尺以上的這種隔音的設備。那包括因為載重量的關係,因為我們有一些設備載重量,我們特別要求花錢,我們2樓的鋼筋水泥要特別用更多的鋼筋,它的載重量才能夠每1平方米要500公斤以上的這種載重量,才有辦法來蓋這個錄音室。』
也就是葉垂青這種精益求精的精神,白金錄音室成了台灣音樂界的錄音品牌。即使如今,台灣音樂市場的盛況不再,但白金錄音室引領台灣音樂寫下的時代記錄,以及為華語音樂創造的風潮,已經成為華語音樂史上重要的標竿。
(本文訪談音源引用自台北市文化局音樂人口述歷史資料)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