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國際新聞專題:習近平新年首訪緬甸 中緬發展耐人尋味

  • 播出時間: 2020-02-02
  • 按讚加入一週新聞摘要+國際新聞摘要粉絲團

習近平新年首訪緬甸 中緬發展耐人尋味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17日及18日對緬甸進行2天的國事訪問,此次行程不僅是習近平今年首次出訪、更是中國國家主席時隔19年之後再次造訪緬甸,這項歷史性訪問將對中緬2國關係的未來發展帶來何種影響,備受關注。

防美懲罰機制 中國力保能源安全

17日,緬甸首都奈比多(Naypyidaw)的機場外,一群緬甸學生手持緬甸和中國兩國國旗,熱烈歡迎「重量級貴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新的一年首訪緬國。這是在中緬建交70週年之際,中國國家主席相隔19年後的首訪,習近平並帶了一批龐大的經貿代表團隨行,也與緬甸實質領袖翁山蘇姬(Aung San Suu Kyi)、總統溫敏(Win Myint)會面。兩國除了簽署多達33項協議,也發表了聯合聲明。

在中緬關係看似更上層樓之際,外界也好奇中國選在此時首訪緬國的緣由。時事評論員周曉輝在媒體上分析,中緬建交70週年,或許只是習近平出訪的表面藉口,實際成因應與擔心美國制裁有關。他認為,儘管美國與中國簽署了第一階段貿易協議,但是中國會多認真的執行協議無從得知;一旦中國毀約,美國即可實行懲罰機制,屆時中國的能源供應可能受到波及。

事實上,中國與緬甸早於2009年就簽署了中緬油氣管道協議。根據當局統計,截至去年6月底,中緬管道已經累計輸送原油1,930萬噸,然而卻還達不到原先預估的2,200萬噸原油的水準。周曉輝認為,這次習近平出訪緬甸,就是要確保中國的能源輸送安全,以為中美未來可能的脫鉤做準備。

緬甸因洛興雅遭孤立 中國借勢伸援手

在中國積極向各國推廣自家的「一帶一路」區域經濟合作計畫、並試圖讓緬甸處於其計畫的重要戰略位置的同時,緬甸當局如何看待與中國的關係也值得探究。在緬甸當局近期屢遭西方國家排山倒海地指責,對洛興雅(Rohingya)穆斯林進行「種族滅絕」之際,緬甸不僅受到外界孤立、招商計畫也遭受挫敗。

在國際法院立案調查的情況下,英國廣播公司(BBC)引述美國智庫史汀生中心(Stimson Center)的外交與安全政策專家孫韻分析,緬甸在洛興雅議題的立場上得到中國或明或暗的支持,而「習近平也許是願意訪問緬甸、並顯示對它的支持的唯一一個大國領導人」。而在中國避談洛興雅之後,兩國關係開始升溫;中國目前是僅次於新加坡的緬甸第二大投資來源國。

儘管緬甸在脫離英國殖民之後制定了中立外交政策,但美國之音(VOA)中文網評論員詹寧斯(Ralph Jennings)表示,緬甸加深的危機正迫使緬甸接近中國,並把中國視為抵抗國際壓力的緩衝。

中國持續政經利誘 緬甸謹慎保持距離

在緬甸的政治領袖熱切歡迎習近平來訪的同時,中國資本在其他國家卻引發「債務陷阱」爭議,這也讓緬甸的部分人士對中國的經貿投資抱持懷疑態度。根據資料顯示,緬甸至2018底的外債總額為102億美元,其中就有約一半的債務來自中國。

另外,儘管這次中緬雙方簽署了33項協議,但在經貿上並無達成新的重大項目;政治分析人士欽佐溫(Khin Zaw Win)並認為,中緬簽署的這33項協議缺乏透明度,可能引發反彈。而備受矚目的密松水力發電廠(Myitsone)也早在2011年便因受當地大規模抗議而叫停。當地人士認為,水電廠將會對當地生態造成嚴重損害,並力阻計畫死灰復燃。

駐仰光的國際危機組織(International Crisis Group)分析人士霍西(Richard Horsey)表示:「整體感覺是緬甸對中國的投資保持謹慎,特別是在該國今年底即將舉行的大選之前。」

在緬甸對中國在當地的投資小心保持距離之際,中國仍可能在聯合國安理會上就翁山蘇姬頭痛的洛興雅議題為緬甸當局捍衛,以自身強大的政治影響力促使緬甸更往中國靠攏;在中國對緬甸支援政治辯護、與加強經貿投資的雙重利誘之下,緬甸與中國的關係未來會如何發展,著實耐人尋味。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