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我的14歲】王建民:一條等待後勁的抛物線

  • 播出時間: 2023-08-07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現為投手教練的王建民重新穿上紐約洋基隊球員時期的背號40號球衣,繼續在棒球這條路上學習與發揮所長。(攝影/陳曉威)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2009年4月8日,紐約洋基隊的王建民在巴爾的摩金鶯隊的主場上場投球。(攝影/Getty Images/G Fiume)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結束投手守備練習,王建民與年輕選手一起收拾球具。(攝影/陳曉威)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王建民培訓年輕投手時,經常一一個別指導選手們。(攝影/陳曉威)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王建民現任中信兄弟投手教練,回首從小到大的棒球生涯,沒有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稟,但堅持不懈的努力,才造就現在的自己。(攝影/陳曉威)

【我的14歲】王建民:一條等待後勁的抛物線

客語讀報:李沅臻
少年報導者團隊:口述/王建民;採訪整理/謝岱穎;攝影/陳曉威;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雖然我在25歲的時候,成為台灣第一個在美國職業棒球大聯盟(Major League Baseball, MLB)拿到勝投的投手,也在MLB待了9個球季、拿過68勝,但是,可能很多人都不會相信,我14歲的時候,投出去的球一直是拋物線,怎麼樣都投不好,在球隊根本排不進前幾號投手,只能看著當時我的學弟郭泓志威猛的表現,自己卻連上場的機會很少。

 

2023年中華職棒上半季爭冠的關鍵時刻,中信兄弟球團把我從二軍調上一軍,雖然同樣還是投手教練,但工作型態大幅改變。原本主要負責年輕投手的訓練和養成,現在必須主導作戰調度,還要扛下戰績壓力,生活作息變化也相當大,對我來說是新的挑戰,但學習新東西永遠是我樂此不疲的事。不過,這陣子我還煩惱著另外一件事。

我的大兒子今年夏天就要從美國的國中畢業了,我和太太原本打算讓他回台灣去念美國學校,上大學時看看是不是再去美國念書。最近他卻跟媽媽說想留在美國讀高中,然後繼續打棒球。我和太太對於小孩喜歡什麼,都會盡量讓他們去做,當然我們會協助他怎麼做出選擇。

看著兒子馬上就要升上高中了,我總會想起自己在這個年齡時候的事。我和兒子成長的環境差異很大,台灣和美國在念書與打球的文化背景更是完全不同,但我覺得,不管在什麼時代,都是應該先確認自己的態度是什麼。

國中的我,遠遠排在學弟郭泓志後面

說實在的,我的棒球路並不是那麼順利。我說的並不是到大聯盟之後,因為腳和肩膀先後受到嚴重傷害,不得不花很多時間復健,又回到小聯盟拚了很多年,這些許多人都知道的事。而是我升上國中後,在12到15歲時,我真的只是一位很普通的選手。

我在國小時期就當投手了,投球的感覺很好,打下的底子還不錯,但上了國中之後,比賽用球從軟式改為硬式,我發現自己再怎麼投球都是軟軟的拋物線、沒什麼威力,在球隊中根本排不上前幾號投手,像是在升上國中二年級之後,國一學弟郭泓志就是比我這個學長更好,也更受重用的投手。

我真正開始變成一位比較好的投手,是在上了高中之後。上了高中後投球投很多,手的力量和協調性慢慢變得比較好,加上高中晚上都有夜訓,學長都要特打,我們這些學弟就要丟球給他們打,一丟就是兩大籠的球。學長有時會說:「丟快點!丟快點!」就全力在催,反而是從那時候,我投球的威力開始慢慢變好。

一心以中職為目標,練到腿軟用「屁股」爬樓梯

我就讀台南崇學國小的時候,因為身高很高,所以先加入籃球隊,記得四年級時有一次在籃球場上打球,同時身兼籃球和棒球隊的教練看到我,問我要不要去玩棒球,沒想到進了棒球隊之後,棒球路就一直延續到現在,之後升上建興國中,當然就繼續打棒球。

那時候每天從東區家裡騎腳踏車去學校,上課到中午,再騎腳踏車到台南棒球場練球。中華職棒剛成立沒幾年,我們要在沒有職棒比賽的時候,才能去台南棒球場練;中職有比賽的那一天,就會留在學校練球。

因為台南比賽的現場球僮都是由我們建興的球員來擔任,練完球就到球場去,在職棒比賽負責撿球、撿棒子,那時候就常看一些「賢拜」在做訓練,看他們比賽,那種氣氛真的很好。當球僮的好處不只如此,賢拜都對我們滿好的,有時候會拿一些斷掉的棒子給我們,回去之後,大家會用鐵釘把球棒釘一釘,再用膠帶纏起來,就拿去打。

雖然長大後我在美國職棒大聯盟有不少出賽機會,但剛升上國中的時候,目標真的只想成為中華職棒的選手。記得當時在台南球場比較常看到的是統一獅的比賽,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王漢(Jose Nunez)。我知道現在很多年輕球迷都說他是「上古神獸」,對我來說,王漢真的就是這輩子第一個看到覺得非常強的投手,記得他第一年就投出22勝,我14歲那一年,他跟兄弟象(中信兄弟前身)陳義信賢拜的激烈競爭真的讓人想忘記都沒辦法。

就算當時我年紀還小,還是感覺得到王漢投球看起來很舒服,能夠輕鬆解決打者,可以製造很多出局數。他的球速很快,還有滑球可以頻頻讓打者揮空,看他投球都滿自在的,有點類似在玩打者的感覺。

如果沒有重要賽事,那時一個星期就是練個5、6天,等到要去打盃賽時,訓練就會比較密集,有時候真得是滿辛苦的。但國中時一心就是打球,爸媽也都習慣了。記得國小剛進球隊時,操得很兇,回到家時整個累到沒力,而且腳痠沒力爬樓梯,只能用坐的、挪著屁股一階一階上樓。那時候爸媽覺得我太辛苦,有問過我是不是不打球比較好,但我就是喜歡打球啊!既然小時候最辛苦的時候都撐過去了,到了國中這些都不算什麼。

另一個原因是當時我真的不愛唸書。從國小開始,在中午以後因為都要練球,就沒有待在教室了,到了國中以後,也是一樣只有早上到中午這段時間在教室裡,我就是喜歡跟著同學一起在外面打球。

國中時,棒球隊的都被分在同一班,學校裡另外有個技藝班是在學做菜的,這兩個班的學生都是不愛念書,我也是,只有考試的時候稍微讀一讀重點,然後低空飛過、60分。但我還算滿乖的,雖然不愛上課,我都會坐在那邊聽,有些比較不安分的同學,就偷帶漫畫來看或是做其他事。

做該做的事,人生就能一點點前進

因為我的父母要很努力地工作,才能讓我繼續升學上課,但打球有公費,我就可以走打球這條路升學。現在環境不同,教小朋友也是要他們顧兩邊,球要打、學業也要顧,不要說你只會打球,等到打完球後沒有出路的話,要怎麼辦?所以還是要多學一點東西,多讀書學到東西,你自然會去思考未來。

像我的大兒子在國中這個階段時,無論是功課還是成績,也是有他的壓力,我們就跟他講,你要去學的就盡量去學,不要想說一定要拿到A+,如果每樣東西都可以學到一點也不錯。

他的學習環境跟台灣的小朋友不同。台灣的下課後要去安親班或補習班,在美國的話,他就得靠自己去做那些功課。我常跟他講,你比台灣的小朋友幸福多了,他們都要9點、10點才能回家,你3點就可以回家,就該自己找時間把需要做的去做完。

他想走棒球這條路,去考學校的棒球隊也被選上,我們都很支持他自己的決定,但也會規定他,學校的功課必須準時交,該做的去做好,要打棒球就可以去打,他就會為了打棒球,努力去把功課完成。

有時候想想,多少會羨慕自己的孩子。從我的角度看來,他在這個年齡能做的選擇就比我那時候要多,至少在吸收資料這方面更容易得多。我們這批從小就只打棒球的孩子,未來的路其實並不寬,能當職棒選手的少之又少,其他棒球相關產業的工作機會也不算多,我算比較幸運的了,可以一直到這個位置。

現在回想起來,在我14歲的時候也是懵懵懂懂,當時就是處在摸索和學習的階段。在學校就是上課,雖然不愛念書,但至少都能考及格;在球隊聽教練的話,跟著做訓練,雖然那時候不算是個出色的球員,但至少都有持續下去。

就是因為持續去做,所以即使還不懂事,人生至少還是可以一點一點地前進。後來遇到許許多多的困難,但「做該做的事」,還是可以讓我在低潮或心情低落時,保持著比較正面的心態,所以即使受傷必須花很長時間做復健,還是會想辦法去做好。

像是2016年我復出在堪薩斯皇家隊後援出賽38場,拿下6勝,大家覺得這件事很風光,但事實上,復健真得滿久的,又反反覆覆的,那一年在接近皇家隊開季時,手都還有點痠痛。雖然在相隔7年之後,才又進到大聯盟開季25人名單,真的很開心,但當時我與另一位投手狄倫.基(Dillon Gee),同樣被定位在長中繼與第6號先發投手,可以說是投手群中最後段的位置,如果表現不好,隨時會被下放,但不管怎樣就還是持續去做,把棒球學校中學到的、春訓中調整出來的心得,在這個過程中去做好。

人就是要走過一些路,才知道自己可以走到哪裡

現在回想起來,在我的職業投手生涯中,無論遇到什麼樣的狀況,都是以這樣的心態去面對,即使2005年上大聯盟,到2008年跑壘大腿受傷前,在洋基隊這段狀況最好的期間也是一樣。雖然會面對相當大的壓力,成名的壓力、媒體緊迫盯人報導這些⋯⋯,我還是按照自己的步調持續去做,方法或許會因為不同階段而有所差異,但心態都是一樣的;再加上是在國外打球,不像是在台灣會變成走出去大家都認識,在美國會比較放鬆一點。

之前我受邀參加一個電視節目,到味全龍隊啦啦隊隊長琪琪家裡,和她罹患腦性麻痺的球迷弟弟翔翔,以及他們的家人聊天,翔翔很直接問我:「(2008年跑壘)受傷後,你就垮掉了?」確實,如果那次沒有受傷,我可以順順利利待在洋基隊,但是因為受傷了,我學到了不一樣的東西,學會怎麼去調整自己,現在,我也能以這個方式來教年輕選手,他們就不必再繞遠路。

但是復健了2年、700多天,每天一直練,重複做一樣的事,真的身體痛、心也累,很辛苦。有一天,我和防護員說:「今天可不可以不要練了?」防護員直接說:「那你自己回家去。」不過,我隔天又乖乖再回去做復健,因為不去突破,就不會有進步。尤其受傷的期間,很多聲音出來說我「不行了!」、「可以走了!」,但我就是不服氣,要撐下來,才會有機會回大聯盟去,我因為設立了目標在那裡,才有毅力一直前進。

人就是要走過那一段路,才會知道自己可以走到哪裡。

14歲可能很多事都是大人去安排的,自主性沒那麼高。但這個年齡就是要去學習各方面的東西,再看看有什麼是自己喜歡的,尋找未來的方向,只要能持續不斷地去學習,學到你想要的東西,相信會有成功的機會。


我想和14歲的自己說⋯⋯

你是不是因為一直沒辦法把球投好而困擾呢?明明國小時可以投得又直又快,上了國中之後,只是改用硬式的球,可是怎麼投,球就是會提早失去威力,變成拋物線⋯⋯。

其實這都只是成長過程中的一部分,你才14歲嘛!肌肉各方面都還在持續增長,而且你比隊友要高一些,比較「大隻」,協調性方面要比他們花更多時間才能發揮出來。現在不好不代表以後就會不好,只要還是喜歡棒球、想當投手,就要持續下去,累積了足夠能量,等到投球動作與身體協調性能夠配合,總會投出讓自己更有信心的球。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