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跨越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7個以巴少年短暫的《美麗天堂》

  • 播出時間: 2023-11-30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2017年5月,巴勒斯坦民眾走過狄黑旭難民營的街頭。(攝影/Musa AL SHAER/AFP)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客語讀報:李沅臻

報導者團隊:文字/李烈寬;設計/黃禹禛;核稿/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1948年,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區復國、建立以色列,讓世居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因為猶太人的移居,喪失原本生活的土地。因此,超過一個世紀來,以巴處在緊張的關係下,血腥衝突事件也不斷。但1990年代期間,美國曾協調主導,讓以巴一度進入和平談判,不幸,最終在雙方激進勢力反對之下,和平推動仍以失敗收尾。

《美麗天堂》這部紀錄片,是美籍猶太裔導演B.Z. 戈德堡(B.Z. Goldberg)以3年時間,用一種近乎「實驗」的方式,讓7名成長在以巴和平受挫期間、分別居住在耶路撒冷兩側的孩子,跨越生活的界線,有機會走入彼此的視線與生活。影片記錄下他們「破冰」,長大後卻又退回原點的過程,從少年視野呈現以巴複雜的歷史糾結和矛盾。

以色列的武力建國和巴勒斯坦的復仇

1948年5月14日,在猶太復國主義運動(Zionism)號召下,經歷了數十年的努力,猶太人終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以色列國。然而,對於世居於此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而言,猶太人的移居計畫導致他們喪失大量土地,猶太復國主義武裝力量更在建國前夕對多個阿拉伯人城鎮、村莊展開清洗,為建國鋪路;以埃及、約旦為首的阿拉伯國家於是在以色列建國隔天旋即對其開戰,是為「第一次以阿戰爭」。以色列戰勝阿拉伯聯軍,自此在阿拉伯國家環伺中站穩腳跟,同時也加劇巴勒斯坦的難民問題。據聯合國估計,從1947年至1949年第一次以阿戰爭結束期間,有75萬巴勒斯坦人因戰爭、被以色列軍隊驅離而成為難民。以色列建國因此成為巴勒斯坦人所謂的「大浩劫」(the Nakba)。

第一次以阿戰爭後,以色列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區78%的土地。之後,以色列再逐步占領東耶路撒冷、加薩、約旦河西岸,至此控制巴勒斯坦全境,外加埃及的西奈半島與敘利亞的戈蘭高地。儘管戰後〈聯合國242號決議案〉要求以色列撤出戰爭中所占領的領土,但以色列仍持續在占領區內設立屯墾區。

巴勒斯坦人生活空間不斷被壓縮,最後終在1987年爆發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First Intifada)。此次長達6年、巴勒斯坦民眾自發抵抗以色列軍隊的大起義中,伊斯蘭抵抗組織「哈瑪斯」(Hamas)誕生了,它也在未來數十年中扮演巴勒斯坦武力抵抗以色列的要角──包括2023年10月初發生、近50年來最嚴重的以色列與哈瑪斯的軍事危機

上面敘述的如「大浩劫」、巴勒斯坦難民、屯墾區、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除了是近代以巴衝突歷史的關鍵字外,更構成了紀錄片《美麗天堂》中的7名以色列、巴勒斯坦少年的日常生活背景,導演透過這7名少年的日常生活探討以巴問題。

(了解更多以巴衝突背景,請看〈6大關鍵字了解以巴為什麼成世仇?百年來有哪些衝突?國際社會又扮演什麼角色?〉

和平談判受挫下的少年破冰之旅

在呈現這些孩子各自不同的出身背景、生活情況,以及對以巴衝突的觀點後,導演更進一步介入,主動為西耶路撒冷的猶太兄弟與難民營的巴勒斯坦少年牽線,讓彼此有跨越重重障礙、直接交流的機會。

導演在開場白中提到,他是在「以巴和談」後回到耶路撒冷,開始花3年的時間追蹤7位少年的生活。導演指的和談,即由美國主導的1991年馬德里會談(Madrid Conference),以及後來在美國前總統柯林頓(Bill Clinton)見證下簽署《奧斯陸協議》(Oslo Accords)展開的「奧斯陸和平進程」(Oslo Peace Process)。和平進程是由以巴雙方的領導人直接進行談判,於1993年9月簽署《臨時自治政府安排原則宣言》,時任以色列總理拉賓(Yitzhak Rabin),與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領袖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在白宮草坪上的歷史性握手畫面,成為和平進程的標誌,雙方也朝巴勒斯坦自治、兩國方案等方向前進。但在隨後以色列內部政局的變動、拉賓於1995年遇刺,以及雙方激進勢力反對之下,和平進程終停滯不前。

就是在上述受挫的和平進程中,7位少年度過了他們的童年。這7位少年中,雅各.撒朗(Yarko Solan)與丹尼.撒朗(Daniel Solan)兄弟、斯洛莫(Shlomo)、莫許(Moishe Bar)4人是以色列猶太人;馬穆(Mahmoud)、法拉(Faraj)與珊娜寶(Sanabel)3人則是巴勒斯坦人。他們住在彼此相距不到20分鐘車程的範圍內,但在這塊複雜、多元的小地方,他們見證了前文所提到的一系列重大歷史變遷,並且背負著這些歷史所帶來的沉重包袱。

以猶太人為例,在身分認同、信仰和對巴勒斯坦人抱持的態度也有差異。雅各、丹尼兩兄弟,是生活在西耶路撒冷的以色列籍猶太人,他們熱愛運動,加入學校的排球隊,並隨隊參加比賽,屬於較世俗化的猶太人。所謂「世俗化猶太人」指的是對猶太人身分和文化認同、但對猶太教信仰並不熱衷,所以對以巴衝突、巴勒斯坦人的態度也相對冷靜、客觀。

出身耶路撒冷舊城猶太區(Jewish Quarter)的美籍猶太裔之子斯洛莫,雖然家庭嚴格遵循猶太教傳統宗教儀式、服飾等,但在以巴問題上立場相對中立。住在約旦河西岸貝特艾(Beit El)屯墾區的莫許則不同,莫許出身虔誠的傳統猶太家庭,對以巴衝突觀點較為傳統。

在雅各、丹尼兄弟主動要求下,導演安排他們前往位在伯利恆的狄黑旭難民營與住在其中的巴勒斯坦少年交流,度過一天的週末時光。

住在狄黑旭難民營裡的法拉,是最早與撒朗兩兄弟透過電話聯繫的「代表」。從他與奶奶回到老家的片段中可知,他們家是1948年「大浩劫」的受害者,年幼的他親身經歷過第一次巴勒斯坦大起義時,以色列軍人與巴勒斯坦平民的衝突,並在衝突中痛失好友,因而對以色列人懷有敵意。但在克服障礙與撒朗兩兄弟見面、相處後,法拉放下了敵意與誤解,與猶太少年建立了一段特別的情誼。而他短跑選手、運動愛好者的身分,也對他與撒朗兄弟的「破冰」產生一定的作用。

難民營裡的另一名主人翁珊娜寶,本來和家人生活在巴勒斯坦的阿拉伯村莊扎卡利亞(Zakaria),卻被以色列軍趕出,最終落腳於狄黑旭難民營。她的父親是一名記者,同時也是解放巴勒斯坦人民陣線(Popular Front for the Liberation for the Palestine,PFLP,附屬於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地方領袖,後來被捕入獄。影片也記錄下她與家人到獄中探視被拘留的父親,並得知父親被視為危險人物而被延長拘留期。

7個孩子、3種立場,被上一代歷史記憶影響的童真

在片中7個孩子裡,馬穆與莫許最能呈現出以巴史觀的對立與衝突。從未直接接觸的兩人,可說是站在以巴衝突立場、歷史記憶的兩端上互相仇視。和家人生活於耶路撒冷的穆斯林區(Muslim Quarter)的馬穆,父親在區內經營一家咖啡店,年幼的馬穆能引《古蘭經》經文為據,說明耶路撒冷自古便是阿拉伯人的土地,認為猶太人應把耶路撒冷歸還。此外,他也視屯墾區居民在耶路撒冷穆斯林區慶祝耶城光復為挑釁行為,支持以武力對抗以色列的哈瑪斯、黎巴嫩真主黨(Hezbollah)等組織。

出身虔誠猶太家庭的莫許,平常和妹妹會為安息日(Sabbath)做準備。片中導演亦提到,莫許家人居住的屯墾區的建立可追溯到1967年以阿戰爭後,以色列軍事占領耶路撒冷、約旦河西岸等領土。在以巴衝突上,莫許對阿拉伯人抱有強烈的敵意,聲稱要阿拉伯人在他眼前消失,並主張重建數千年前被毀的猶太聖殿,也拒絕與任何阿拉伯人接觸、來往。他與馬穆的觀點對立,多少解釋了以巴之間至今仍難以達成真正和平的原因。

相較之下,美籍猶太裔之子斯洛莫似乎更像一個「局外人」。他從小跟著拉比爸爸誦經、到猶太會堂(synagogue)做禮拜、參與宗教儀式與節日慶典等,但除此之外,他言辭中表達了對以巴問題的「中立」立場。

本片最突出之處,正在於以青少年的視角去處理以巴衝突議題。正處於童年的他們,本該無憂無慮、受保護地長大,然而,歷史在他們身上所烙下的痕跡卻不幸地清晰可見。身處那樣的環境中,他們不得已被影響,傳承來自上一代、上上一代的歷史記憶,被引導,甚至被強迫去恨自己的敵人,與其鬥爭。然而,撇開這些沉重的歷史包袱,他們又何嘗不是天真活潑的孩子?從跳舞的珊娜寶、參加運動會跑短跑的法拉、打排球的撒朗兄弟、玩電腦遊戲的莫許身上,我們看到了在衝突籠罩的日常中,流露出的赤子之心。

甚至是當撒朗兄弟走進難民營,與法拉、珊娜寶面對面接觸、忘情玩樂的時候,我們似乎也很難察覺在各自的獨白中所隱含的仇恨。玩樂在短時間內消解了誤解與恨意,為互相理解與交流創造了難得的契機。當我們跟隨著導演的鏡頭,看著猶太小孩與阿拉伯小孩坐在一個廳裡,訴說著各自的苦難經歷、交換對於未來的想像與看法,我們似乎看到了一絲希望的曙光。

後來呢?後來他們就「長大了」⋯⋯

然而,就像所有的運動、抗爭、革命,關鍵總是在於那句「之後呢?」

電影最後幾分鐘打破了這一絲微弱的希望。在數年後,導演重訪了幾位故事裡的人物,幾位孩子長大了,他們的樣貌、聲線都起了變化,也不約而同地對以巴衝突的未來抱持悲觀或更冷漠的態度。就如在難民營快樂的一天後,法拉有感而發所云:「一切努力都將白費。」猶太孩子與阿拉伯孩子的交流中所建立的情誼,在歷史宿怨、地緣政治、宗教文化衝突面前,終究是極其短暫的。在這一陣小小的漣漪後,大家仍是回到各自的世界去,過著彼此隔絕的生活──這一切也許只需要一個邊境檢查哨的工夫便可做到。

畫面最後,拍了一段滾動在街上燃燒的輪胎,以及醫院育嬰房內新生的嬰兒,似乎暗示著在這個早已成為日常的衝突下,猶太人與阿拉伯人一代一代的出生、長大、死亡,就像海浪一樣接續不斷⋯⋯。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
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