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泰緬孤軍後裔篇】被戰亂剝奪了國籍,無法成為台灣人的「中華民國國民」

  • 播出時間: 2024-03-15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臺灣客語
泰緬孤軍後裔段成林從小就讀緬甸的華文學校,用的是台灣課本,受繁體字教育,一直覺得自己是台灣人,盼能取得居留權。(攝影/王崴漢)

客語讀報:李沅臻

報導者團隊:文字/陳麗婷;攝影、責任編輯/王崴漢;核稿/陳榮裕、楊惠君;責任編輯/陳韻如

2024年開年,台灣選出了第16任總統及第11屆立法委員,1,900多萬選民以選票向全世界展現台灣的民主成果,儘管是一場公開透明順利的選舉,但並不代表實踐了百分之百的公平與正義。台灣是多元族群的社會,我們的土地上有許多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現行的政治制度下,他們的心聲難以用選票表達,甚至他們根本是選舉的局外人。

【無法用選票說話的人】系列報導,我們想帶大家走進他們的故事裡,了解這些台灣社會中的「邊緣人」,為什麼開放自由的民主社會中,無法包含或包容他們的期待與身分?少數服從多數人的選舉制度,還存在什麼缺陷?

無法見光的孤軍後裔,估約有萬人

泰緬孤軍是指1949年到1954年間,即第二次國共內戰後,從中國雲南退入緬甸北境的中華民國國軍,現居於泰國北部邊境,與緬甸、寮國交界地帶。1950年代有一批孤軍撤回台灣,被政府安置於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等地。

早期陸續有孤軍後裔以依親或就學等不同方式來台,但在申請入籍過程中,有些因戰亂無法有出生證明文件等各種因素,未能順利入籍,而非法居留。尤其近年因緬甸政局不穩,孤軍後裔來台人數相較之前增加,其中也有人在觀光簽過期後,不得已選擇非法留在台灣。像這樣沒有身分的泰緬孤軍後裔推估約上萬人,幸運的人依附在親人家中,不幸者四處打黑工,不敢暴露自己身分,只能躲藏,無法享受和一般公民一樣的權益。

送一個家人來台灣,得要工作好幾年才存得到錢

泰緬孤軍後裔段成林,雖姊姊等家族成員早在20多年來到台灣落地生根、建立家庭,但當時年輕的他,因家中需有人種田養家,因此,並未跟著來台灣。不過,段成林從小就認為,自己就讀緬甸的瓦城明德學校,用的是台灣課本,受繁體字教育,一直覺得自己是台灣人。

段成林來自常有小型戰爭的緬北地區,尤其3年前緬甸政變,政府軍連老百姓的家園也轟炸,戰事所到之處什麼都不剩,屍體就躺在路邊,民不聊生。

聽聞哪裡要遭轟炸,段成林就得帶著孩子連夜搬家。為了孩子能過好的生活,他決心來台,2022年底起以觀光簽證方式,在台灣、緬甸間來來去去。

來一趟台灣,對段成林來說並不容易。因為戰爭,一家大小擠在緬北高山田地上的小屋。為了到緬甸第一大城仰光(Yangon)買機票來台灣,他必須從山上慢慢找路,因為很多地方不是路斷就是橋斷,有時前面就有戰事根本過不去,只能躲到平息再繼續搭車,花上10多天才到得了仰光機場。

在農村存錢並不容易,要送一個人來到台灣,全家必須工作存錢很多年,「我希望自己趕緊申請到居留證,就能合法工作賺錢,安穩後將孩子一個一個接過來,或是讓孩子申請來台讀大學。」但因為戰事,一家人不停搬遷,以及申請戶口證明孤軍身分等證明文件、沿途費用及機票,段成林幾乎花光了數十萬元積蓄。

「我不想非法居留,但這一次緬甸情勢緊張,若回到緬甸,不曉得還有沒有命再回來?」今年(2024)3月25日將是他的最後期限。

認定自己是台灣人,寧可非法留台打黑工

「很多人知道我要接受《少年報導者》訪問,委託我說出心聲:大家很想合法留在台灣。」在台灣,和段成林一樣的孤軍後裔不少,有些是早期趕上政府開放申請,已取得身分證合法居留;有些因為當時準備的證件不齊全,未能證明自己是孤軍後裔,或是錯過申請期間,多年來非法居留在台灣;也有人因年紀漸長、想來台和家人團聚或戰事等因素,這幾年陸續來到台灣。

為什麼會有泰緬孤軍及後裔?

泰緬孤軍早期主力來自李彌率領的軍隊,原本為國軍抗日正規軍、滇桂黔省府軍等,因時任雲南省主席的盧漢領導叛變投共,因此,逃難軍官家屬被迫從雲南、廣西、貴州南部轉而由李彌在曼谷指揮孤軍作戰,籌措軍備。

1953年,李彌在國際壓力下奉令回台,卻留有軍隊在當地發展武力,與中共抗爭,與緬軍作戰。而早期一部分部隊撤往台灣,軍眷接受中華民國政府安排安置於桃園龍岡的忠貞新村;後期歸台的泰緬僑民則多定居於台北的中和、永和一帶,也有些軍民被分配置在南投清境農場附近從事農業和養殖。

段成林說,不少人在觀光簽過期後,選擇非法留下,幸運的人依附在親人家中,不幸者四處打黑工,不敢暴露自己身分,只能躲著。

36歲的楊發準也是孤軍後裔,2015年10月來到台灣,歷經8年終於取得台灣居留證。他在緬甸被當地政府視為無國籍難民,為求生存從緬甸流浪到中國,後來冒險帶著小孩所使用的小橡皮艇偷渡,游累了就坐在橡皮艇上休息,一路游到小金門,當時立即被以觸犯《入出國及移民法》服刑約2個月,還好是慈善團體擔保將他保釋出來。

「我是幸運的,在中國及台灣時都受到慈善團體的幫助,」楊發準來台後,經慈善團體介紹,在不違法的情況下,幫忙種田,留下來生活。但人生仍看不到未來,楊發準常感到沮喪。

後來,輾轉接觸桃園市金三角文化基金會董事長王根深,王根深同樣來自緬甸,也是緬甸密支那育成學校的學長,楊發準主動求助後,並輾轉接洽時任立法委員湯蕙禎辦公室,在許多人相助下,2023年7月,終於取得台灣核發的居留證,「現在最大的願望是當個企業家,並幫助和我一樣遭遇的同胞。」

楊發準說,和他一樣幸運的並不多,「我在緬甸就讀同所學校的學長,來台15年了,至今還沒拿到居留證;還有人只能在打零工的地方待著,根本不敢到外頭走,就怕被警察查到。」因此,拿到居留證的他,非常希望幫大家發聲:

「我們認同台灣,從小就認定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我們只希望合法留下來。」

國家開出的「支票」,迄今沒有兌現

王根深則是緬甸華僑,年輕時就跟著中華民國軍隊在金三角打游擊,後來擔任情報員,1979年撤退來台。他說,以軍人身分來台,權益並未受到損害,但有很多同學在當時根本無法來台。

王根深長年協助泰緬孤軍及後裔在台事宜,回想起那時宣誓,「捍衛中華民國,服膺三民主義,流血流汗,在所不辭,」他說,這宣誓如同開出的支票,且「最高面額」是自己可以為國家犧牲,「和我同一班軍隊的同學,有60%兌現了這張最高面額為國犧牲,但僅有3%的人來到台灣,」其餘則留在泰緬當地成為難民,有些人為了生存加入泰國軍,或想辦法歸化泰緬。

「大家對孤軍不了解,也不見得認同,」王根深說,那時國家開給孤軍的「支票」則是給大家最好的待遇、陣亡有撫卹金,甚至會接大家來台,「但戰亂時根本找不到家屬,支票如何兌現?」

局勢安定後,許多留在泰緬當地的孤軍第一代已逐漸去世,孤軍第二代或後代仍在當地接受中華民國傳統教育,並認定中華民國政府所在地的台灣為祖國,因此,情感上對台灣前來的人員多抱有親切感。1982年曾有台灣立委前往泰北探視,親見當地與富裕的台灣相比,孤軍所駐守的美斯樂地區(Mae Salong)猶如難民營。

王根深說,後來不少華僑來台念書,但政策曾改變為即使畢業了,仍無法拿到身分證,因此,那時有很多人成了黑戶、打黑工,雖然不清楚人數,但應有好幾千人,其中也包含跳機或其他方式來台者。

不是歸化,只是搬回自己的國家

據孤軍遺老指出,仍在當地的軍人及其眷屬總人數恐有7、8萬人;至於中泰緬寮邊界的華裔人口難以估算,推估約20萬。目前泰緬僑民相關處理事宜以內政部移民署為主,並有立委及民間團體希望協助在台灣的泰緬孤軍後裔取得合法居留證,甚至能取得身分證。

曾任桃園市民政局長的民進黨前立委湯蕙禎表示,許多泰緬孤軍在當地不受認可,世代過著失根的生活,因此,這麼多年來,他們陸續來到台灣,或期待來到台灣,他們認定自己是中華民國國民,「他們認為在台灣只要肯努力,就一定有飯吃。」

湯蕙禎說,泰緬後裔經過多次陳請及抗議,2009年政府曾開放1999年5月21日到2008年12月31日在台的泰緬孤軍後裔申請,提出孤軍後裔的身分證明文件,且在台具有僑生身分等證明,就能申請台灣身分證。可惜的是,當時仍有不少人尚未來到台灣,或無法取得證明文件、文件不完整等因素,而無法成功申請。

哪些泰緬孤軍後裔才可以合法在台居留?

考量人道及歷史因素,內政部2009年6月發布「滯台泰國緬甸地區國軍後裔申請居留或定居許可辦法」,允許以學生身分滯台的泰緬孤軍後裔,以無戶籍國民身分合法在台居留或定居。

適用對象為在1999年5月21日至2008年12月31日間,經教育部或僑務委員會核准來台就學或接受技術訓練的學生,學生在國防部查證無誤後,將可獲得國防部發出的國軍後裔證明。只要持證明及其他必要文件向移民署提出申請,申請者持外國護照出境,並在事先自己指定的外館取得入國許可證及台灣地區居留證的副本,就可向居住地所在的移民署服務站換取居留證正本。

「有孤軍後裔形容自己跟流浪狗一樣,」湯蕙禎說,在沒有身分和取得居留證間,可說是一線之隔,沒有身分的人,無法工作、沒有勞健保,即使打黑工也可能被剝削,例如工地粗工一天通常超過1,800元,但他們只能拿800元,且不敢任意換老闆,怕被檢舉;生病時,有錢就買成藥,沒錢就忍著。因此,至少先取的居留證就有工作及勞健保,不用再過著躲藏的生活。

無法順利取得身分證的案例五花八門,「例如兄妹倆,哥哥買了泰國護照,以外籍生入境,妹妹以僑生身分入境,結果哥哥申請不成功,」湯蕙禎說,有的是五兄弟,最小的弟弟不在申請期限內就學而無法申請;有些符合資格,卻因為錯過申請期限而無法申請;有的雖是兩兄弟,但所需的文件卻不相同;還有很多孤軍後裔後來才來到台灣尋親;至今住在台灣的孤軍後裔,仍有人從20幾歲等到40多歲,因為沒辦法拿到戶口、出生證明,只能非法居留。

「我們知道還有很多泰緬孤軍後裔想合法來台生活,但現在只能先幫忙已經來到台灣的人,」湯蕙禎說,每個案例的狀況均不相同,要具備的文件也不盡相同,必須重新協助他們整理所有資料文件,再做成陳情書送至內政部移民署,過程中須小心謹慎確認資料的正確性,因為一旦政府查核不吻合,很可能他們就再也無法翻案。

湯蕙禎說,從2023年6月至今協助受理辦理居留證者,約收案376件。尤其緬甸當地戰事嚴重,要拿到戶口等證明比之前困難,再加上案例狀況複雜,她認為政府應以專案方式處理:

「站在人權的立場,很多人在泰緬根本沒有國籍,在台灣也只能非法居留,他們並不是要歸化台灣,而是認定自己只是搬回到屬於自己的國家。」

熱情參與選舉造勢晚會,卻是無法投票的人

從金三角來的王根深估計,在台灣無法取得合法居留的泰緬孤軍後裔,推估有上萬人,他們有的辛苦打黑工,較幸運的則是有親友的庇護。

從沒有身分,到取得居留證,再到擁有中華民國國籍,這條路他們不知何時能走完。王根深嘆息,「我們族群人少,沒有選票,要怎麼獲得重視?」因此,當自己有能力及權利後,只想幫助更多同胞。

王根深的堂妹王根珠,20多年前她的媽媽、姊弟等早已來台生活,自己則因結婚生子而留在緬甸。2年多前,王根珠的女兒來台申請念大學,卻因過往的家庭變故等因素,憂鬱症發作;王根珠決定申請來台照顧女兒,但等了許久,仍無法取得居留證。

台灣2024年大選期間,王根珠感嘆自己還沒辦法投票,如果有天能以選票表達想法,「我們就投給願意幫助我們的候選人。」

「如果有天拿到台灣身分證,我一定會去投票,這是我成為台灣公民的基本使命,」歷經8年才取得居留證的楊發準說。今年台灣大選楊發準雖然還無法投票,但和許多來自泰緬的鄉親們一起參與競選造勢活動,「我們合法居留的人,希望有機會向政府高官表達訴求,將許多鄉親的困境告訴政府。」

「我也很想投票,」尚未取得居留證的段成林,心中仍有企盼,他始終把台灣當作自己的家,今年選舉和親友到競選活動現場,跟著大家一起吶喊支持,「現在雖然沒有發言權,想說什麼卻不能說,如果未來有機會成為真正的台灣人,一定會去投票,這是人民該有的權利,一定會去做。」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