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圖解新型菸品的陷阱,電子煙、加熱菸真的與紙菸不同嗎?

  • 播出時間: 2023-11-03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粵語
圖表4(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資料整理、圖表設計/鄭涵文)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粵語
圖表3(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資料整理、圖表設計/鄭涵文)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粵語
圖表2(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資料整理、圖表設計/鄭涵文)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粵語
圖表1(資料來源/國民健康署;資料整理、圖表設計/鄭涵文)
少年報導者‧誰來讀新聞|粵語
主圖(插畫/鄭涵文)

「如果你不抽菸就不要開始、如果你抽菸就戒了吧、如果不能戒就『改變』!」這是全球最大菸商之一菲利普莫里斯(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 Inc.,簡稱PMI)2019年打出的口號,潛台詞就是希望誘引大家「改變」抽菸習慣──從紙菸改成新型菸品。

相對傳統紙菸,電子煙和加熱菸被稱為「新型菸品」,是各大菸商近年的主力商品,各國對於該開放或是管制,都經歷過一段混亂期。2023年1月,台灣終於修法,全面禁止電子煙、納管加熱菸。我們以圖表方式透視新型菸品原理,探討為什麼許多證據仍顯示,它與傳統紙菸對健康有一樣的危害。


報導仔提醒你:吸菸有害身體健康

電子煙恐怖的肺傷害

2020年12月,台中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出現了一名讓治療團隊傷透腦筋的青少年個案。
「15歲男學生,發燒、肺炎住院,X光檢查發現肺部有點狀、瀰漫性症狀,當時我們不以為意,認為症狀就是一般感染肺炎,卻怎麼治療都沒有成效,」中山附醫家庭暨社區醫學部部長、從事多年菸害防制工作的醫師顏啟華回憶。
「我們連其他感染症、愛滋都驗過了,卻都沒看到病患有好轉的跡象,」顏啟華說。後來,因青少年身心不穩定,醫院在照會身心科看診後,意外發現青少年有使用電子煙,時間長達4年之久,等於從小學五年級就開始抽。
中山附醫參考2019年美國因電子煙造成的肺損傷事件(Electronic Cigarette or Vaping Product Use Associated Lung Injury, EVALI),嘗試透過類固醇治療,結果不到兩週,青少年就逐漸好轉、出院。這起案件,被醫界視為台灣第一件因吸食電子煙而造成肺部損傷的案例。自此,台灣出現多起電子煙造成肺部傷害的個案,開始受到醫界重視。

 

「電子煙減害說」的論文有疑慮

另一方面,「電子煙可減害」的說法一直廣為傳播。這個說法最早可追溯到2015年,英國公共衛生部發布的的評估報告,指出電子煙對健康的傷害比傳統紙菸少了95%。
但這份報告出刊後,引起其他醫師的質疑。2015年,醫學四大期刊之一《刺胳針》(The Lancet)刊登社論,指出這份報告兩個問題:
針對各物質的健康危害定義,沒有提供一致的標準,以致專家對不同物質的危害程度定義不一。
聘僱專家時,沒有正式的審核標準。意即是透過少數、不具代表性的專家,來對沒有明確危害標準的產品進行評分,進而得到結果。社論中也認為,英國公衛部門立刻採用這個結論顯得太過倉促。
更重要的是,該篇《刺胳針》社論更進一步揭露,報告裡做出減害說法的作者之一,曾擔任電子煙商的顧問,該篇報告審核編輯則在結尾加上聲明,報告內容可能有「潛在利益衝突」。

新型菸品和傳統紙菸真的不同嗎?

傳統紙菸是用菸紙包裹處理過的菸葉,吸菸者點燃菸頭、燃燒菸草、吸進菸霧。菸草在攝氏600度至1,000度燃燒後,會產生數千種物質,其中焦油和尼古丁被認為是最主要的「菸害」。 
加熱菸是將含有尼古丁的菸草打碎後重製調味成菸草柱,再裝入電子載具,電子載具不點燃菸草,只加熱到攝氏100~350度,將尼古丁和有香精味的物質散溢出來。電子煙則是使用控制溫度的電子加熱霧化裝置加上煙彈,煙彈內不裝菸草,而是裝入尼古丁、甘油、丙二醇、風味劑等組成的煙油。 
加熱菸和電子煙被塑造成「新型菸品」,主打可控制加熱、成分不含焦油,以避免吸入傳統紙菸中的有害物質。但事實上,注油的電子煙煙彈多屬開放式系統,能輕易加入各種物質,甚至在國內外都發現被摻入毒品,不僅無法避免菸害,更成為青少年使用毒品的入門管道。

 

新型菸品的減害疑慮騙局──一次看清電子煙、加熱菸、傳統紙菸

 

如何破解陷阱

「新型菸品比紙菸更無害」,這是菸商一直大力營造的印象,甚至有的標榜無尼古丁、不會成癮,網路上的網紅也以所謂科學實驗來訴求紙菸與電子煙的不同。這些沒有完整揭露真實的訊息,布下讓人一步一步踏入的菸害陷阱。

陷阱1:不知不覺成癮
「被一顆子彈打到,會比被四顆子彈打到的風險更低嗎?」長期參與菸害防制工作的羅東聖母醫院社區醫療副院長賴志冠表示,菸商拿紙菸與新型菸品相比,說後者濃度較低,但若考慮行為因素,新型菸品的健康風險反而更高,因為青少年會認為濃度低而愈吸愈多,導致更容易成癮,危害也更大。
例如電子煙的健康疑慮主要來自未知的煙油成分,因為煙油能夠填充各種物質,內容物愈來愈複雜,究竟吸入多少有毒物質,無從得知。
另外,電子煙或加熱菸使用便利,把時尚、新穎的菸品放在口袋中,隨時想到就能拿出來抽,會讓使用者無形中愈抽愈多,更易成癮。
從事校園菸害防制的陽明交通大學護理學院臨床護理研究特聘教授黃久美說,青少年會認為自己能夠選擇與控制,「我在學校不抽,在家不抽,假日和朋友玩時才會抽」,但尼古丁成癮如同溫水煮青蛙,最後就會變成無法控制。成癮行為就是在不知不覺之中形成,即使知道了有些行為會有不良後果,卻仍不停重複。

陷阱2:網路影片誤導
青少年常被網路上的國內外影片吸引,影片中YouTuber拿著造型時尚、貌似3C產品的新型菸品,創造出歡樂、趣味感,這類新鮮、有趣的影片一出,往往點閱率暴衝。

這些內容讓青少年降低警戒,上傳影片者也許只是為了點閱率,但實際上帶來的後果不僅是自己成癮,也可能吸引其他人嘗試,進而上癮。因此,學生必須透過多元管道,例如學校、醫師、網路、家庭等,多方查證資訊,培養批判能力,辨識網路上的訊息,才不會落入陷阱。

陷阱3:你就是被行銷的人
新型菸品不同於紙菸,種類眾多且氣味芬芳,就連聖誕節、情人節或萬聖節都能有不同的風味或視覺搭配,並強調沒有紙菸的菸害,有意塑造「點火抽菸是落伍,電子煙才是潮流」的意象。

長期在校園推動菸害防制的新北市積穗國中老師龍芝寧認為,老菸槍或想戒菸的人,多數不會用新型菸品取代,這些行銷內容的目標就是青少年族群。

「你是被行銷的,他們刻意安排陷阱等著你,」黃久美說,不要輕易認為自己能選擇與控制,一旦相信且成癮,就會被「綁定」,正式步入菸害陷阱。

⭐2023 央廣 Podcast調查活動-五分鐘填問卷抽大獎!
活動網址:
https://2023appsurvey.rti.org.tw/zh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