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孔誥烽《帝國爭霸》預言競爭加劇為局部良性鬥爭?或惡性戰爭?籲各國斡旋創造空間

  • 播出時間: 2023-12-14
專題報導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孔誥烽中國過去利誘美國企業遊說美國政府,卻在達到目的後未兌現承諾,反而扶植中國企業,壓縮美國企業,如今沒有美國企業要替中國說話

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 孔誥烽教授 :  《帝國爭霸-從中美國到新冷戰》的立論,就是中美的鬥爭,或者是中美的關係從2000年代到2010年代的和諧讓人稱中美兩國是融合如一家人那樣。但發展至今的中美衝突,其實是商業利益為主因。自1990年代開始,美國軍方和外交人員都已經認定,中國對美國在亞太的影響力是一個威脅,甚至乎對全球威脅。當年90年代中,有台海危機、1999年有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被炸毁危機、2001年南海撞擊危機,中美在這些軍事問題上,其實都已經開始有衝突。當然還有在意識形態上,在89年天安門之後,就是中國那個威權的體制越來越沒有自由。美國很多政治人物也都點出這個問題和提出關注,但是這些在地緣政治上、軍事上、外交上、美中的衝突在1990—2010年之前都未形成一個主導影響中美關係的一個因素,主因是當時中國引入很多美商幫忙提升經濟。因中國在89後,特別在1990年代初出現經濟危機,需要外資提振他的經濟,所以提供外資很多利他措施,尤其是美商。這些美商在1990—2010年之前,都在中國不斷的擴張,雖然遇到很多問題,但他們的盈利是比較理想,他們就成為在美國政治圈各個陣級中的主導力量,他們是一個很重要的遊說力量,只要有任何的政治人物會對中國不客氣或者對中國有一些負面的議案,這些商業的利益都會幫中國遊說,搞到這些對中國不友善的政策可以改變,但是,2010年後出現了很大的轉變,因為中國在全球金融危機2008年後,經濟刺激後稍有大反彈,但反彈後,其實中國的經濟疲軟陷入經濟危機,早在2010年代,中國經濟已經開始放慢,不再增加時,中國的國營企業和政府關係的私營企業,獲得中國政府特別補貼,從而幫助他們增加他們在中國市場、甚至乎在海外市場的占比率,國營銷售快速擴張讓美資和其他外資都開始覺得受到制壓,所以親中美商開始不再那麼積極地幫中國說話。
在華府於軍事、外交一直視中國為對手的力量,就沒有再受到商界利益成為主導美國對中政策遊說,而中國政府為了幫中國企業拓展國內市場,甚至乎海外發展中國家巿場,各補貼措施增加他們的競爭力,所以也都越來越進取,甚至乎兇狠地幫這些企業迫退美資和其他外國資本,就這個商業的競爭加劇,就令到原本已經存在但一直被掩蓋的政治分歧和地緣政治開始變成主導線。

在中美兩個大國中間一定要選邊站?但其實很多國家當然有自己的主體性、有自己的利益,所以在兩個大國的競爭很激烈的情況下,其實也很有一個新的空間,就是在兩邊周璇,等到自己的國家利益可以最大化。
譬如馬來西亞早前納吉政府與中國訂定很多投資、很多貸款、很多一帶一路的計畫,然後出現了很多剛才你所說的『鬼城』,恒大建後沒人要的鬼城。接著馬來西亞他們組成聯盟,取代了納吉的政府後,不是完全斷絕中國的關係,而是重新 談過很多的條件、條款,讓馬來西亞自己的國家利益可以最大化。
菲律賓也是,菲律賓前總統杜特蒂說要脫離美國親中,但後來發覺很多中國的投資一開始好像很多優惠,最後菲政府都發現菲律賓自己是虧多賺少,反而中國公司有很多好處,杜特蒂政府後期變成跟中國慢慢疏遠,要擁抱美國,甚至開放一些美軍基地給美國用。接著小馬克思於選舉時被很多人說他是較親北京、親中,結果他當選後,他的政策是繼續跟中國作一些區隔,跟美國在軍事上的聯盟更加鞏固。中國最近與菲律賓於南海衝撞,這些事件讓菲律賓在野黨、執政黨都同仇敵棄,覺得不可以接受這些霸凌行為,所以兩國爭霸,在印太、亞太的小國不單止是有危機,還有一個新的機遇也未定,就是可以在兩國的中間,將自己國家的利益,無論是經濟利益或是地緣政治、國安利益等都可以最大化。
有關臺灣近日軍士官被中共滲透,中共企圖用1500萬美金利誘謝姓中將將臺灣的阿帕契直升機降落於山東艦,但被發現後遭阻截了。有關這件事,我覺得大家應該要熟讀歷史,其實中共也十分熟讀歷史。很多年前,我記得鳳凰衛視製作一套紀錄片,是國民黨裡的紅色特務,1945年到1949年中間,國共內戰,在中央內戰中,在中國大陸的國民黨裡面,很多人其實都是共產黨員,接著他們會去影響國民黨的軍官,譬如在解放軍打仗前,依共產黨的說法叫起義,其實就是投降。歷史上很多人當年以為不戰而降,接著可以有些好處,但結果歷史中的投降的人,最後下場都很惡劣。當年中共成功滲透國民黨的軍官不跟著蔣介石去對抗中共軍官,這些投誠者可能是有幾年的好處,但是很快中共那時候搞很多三反五反等運動,當年投誠的軍官也沒有好下場。中共很善於說一套做一套,承諾一些很好的待遇不見得會兌現,就算初期會給兌現部份承諾,你也只是享受一段很短的時間後,還是要慢慢吐出來,最後下場也不會很好。有關中共,大家應該要熟讀歷史。

2024年3月俄羅斯舉行總統大選,俄羅斯的大選,大家都相信不是一個自由的選舉,普京都會使用各種方法,令到他自己可以確保連任,除非有一些體制裡的精英圈子有其他敵對勢力,要用政變的方式拔走他,這可能選舉的時機,也有可能是發動一個政變時機,這仍然是未知之數。

美國的大選,當然有機會或有可能出現政黨輪替。我們仍然未知道共和黨方面是由誰出選。很多共和黨員注意到印度裔美國共和黨籍、曾任南卡羅來納州州長、美國駐聯合國常任代表的Nikki Haley 妮基·海莉;另一位受注意是美國共和黨籍的政治人物、律師及退伍軍人,現任佛羅里達州州長,隆納·狄昂·迪尚特Ronald Dion DeSantis。
Nikki Haley 妮基·海莉曾在前任總統川普時都做過很多外交國安的事務,強硬作風。Koch Brothers柯氐兄弟是共和黨裡面最重要的金主,他們現在想嘗試找Donald Trump 川普以外的選擇,他們現在似乎是支持Nikki Haley,因為共和黨的初選都未進行,而民調表示共和黨的核心的鐵杆選民仍然很忠誠於川普,所以有很可能最後的結果是川普會再次代表美國共和黨出來出選。這是仍然未定的。

而拜登當然為民主黨總統出選,就這幾年在疫後經濟其實做得挺好,通脹已經放緩,在這麼多個發達國家中,美國經濟基本上是最穩健,但是選民始終擔心拜登,沒試過有這麼大年紀的,拜登總統說話也經常會有口誤,所以如果又是拜登對川普,結果不確定是有多大把握。但川普當政之後會不會對中政策有很大的改變?政策上,我覺得不會。其實當年拜登當選後,很多人會猜測拜登是否會繼續川普對中強硬的態度,貿易戰、關稅是否會延續,結果拜登繼續川普的路線。再推前一點,川普和希拉蕊對選時,很多人包括中共的媒體,好像《環球時報》都提到川普當選對中國的美中關係比較有幫助,因為他們認為希拉蕊比較重人權;川普是一個商人,是可以商談的,當然是有這樣的期待。當川普當政時代來臨,2017年初的前半年,很多人包括一些共和黨和民主黨的人都擔心川普對中國比較軟弱,因為川普當政做第一件事是取消奧巴馬時代開始派美國軍艦巡邏南海,停了幾個月。當時美國國會的共和、民主兩黨都擔心川普究竟做什麼?是不是要和中國談生意?是否會在南海的問題上軟化?共和、民主兩黨出連署信要求川普對中國強硬,而當時美國的幾個代表、美國商人和美國製造業商會也發佈了報告,希望川普繼續為美國企業在中國的利益伸張、不要軟化,因為他們擔心川普會出賣美資的利益,所以反而是川普剛當政時,大家擔心他會對中國軟化。結果是川普也轉向強硬的態度,因為他在商言商,算過盤生意。我新書裡面說:美中關係惡化其實是一個商業利益的結構上的問題,不是說誰做了總統就可以很簡單改變,因為中國經濟的格局就是經濟越來越惡化,越來越惡化的時候,出臺越來越多政策,令到外商特別是美商受苦。個別單獨的公司對中國還有生意而不敢明說,但是在遊說國會的行為上,在一些美商會進行的匿名美商調查上,表現出他們越來越對中國沒什麼信心,是悲觀的,甚至說他現在在中國覺得已經不受歡迎。在這個結構下我相信任何人執政對中政策都不會有很大的轉變。

這本書最後就有一個大的預測,預測是推論出不同的可能性結果,因為還有很多未知數。大的預測是中國和美國的競爭會越來越加劇,很難緩和。因為結構的原因就是中國經濟放緩,我上一本書China Boom已經提出,中國經濟放緩 其實是一個長期結構性的問題。基本上,我上一本書的預言與現在中國情況是一致,中國經濟也不會看到有一個大規模反彈的苗頭,最多可能跌得沒那麼重。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政府一定會更加強保護主義,更加保護自己。美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特別是美資企業會對抗競爭,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美中的競爭關係會不斷加劇。有一個未肯定的話,就是美中鬥爭會用什麼方式體現出來?......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