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金門金沙 鹽業史

  • 播出時間: 2015-12-03
  • 按讚加入戀戀臺灣粉絲團
戀戀臺灣
金門鹽場 一景
戀戀臺灣
金門「西園鹽場文化館」

金門文史工作者黃振良說:「很多人知道金門有高粱、風獅爺、貢糖,卻不知道金門曾經是重要的鹽場,製鹽歷史可追溯到五代時期,距今有千年。」根據黃振良研究的史料,金門製鹽從五代開始,至於建場徵鹽、納入政府管理,則在元代大德年間。元代鹽場的浯洲場辦公處,就在沙美附近的石鼓山下,金沙鎮因為鹽業而快速發展,許多人以鹽業維生。就他考據,金門從宋到明朝,總共有30多位進士,四分之三的進士都來自金沙鎮,可見鹽業給在地人雄厚的經濟支柱,讓人民可以安居樂業、發展學業。

出生於金沙西園村的黃振良從小就經歷此地的鹽田風光,建立於清代的鹽務辦公處就在村子裡(現西園鹽場辦公處),他的母親常年在鹽田裡鋪瓦片,他的哥哥則是一輩子的鹽工,從18歲做到60歲,因此黃振良對鹽特別有感情,他特別以鹽的角度,記錄了金門的歷史,甚至寫成書「《浯洲鹽場七百年》等多本和鹽發展相關的著作。

隨著時代的改變,浯洲鹽場在1995年宣布關閉,關閉當天,很多金門人特別來鹽場,取走一些鹽作為時代的紀念。黃振良說:「關場那天,我非常有感觸,心想傳承千年的歷史難道就要終結了嗎?這激發我尋找金門鹽的歷史、更深入地方志的領域,想讓更多人知道金沙的故事。」於是他開始蒐集資料、四處做田野調查,在他的號召與努力下成立「西園鹽場文化館」,是金門最具代表性的地方文化館。

在文化館內,清楚的呈現金門鹽業發展歷史、製鹽的機具,多幅古地圖標誌著金門發展遠遠早過台灣。而在文化館外,則重現過去的鹽田風貌,黃振良說:「金門風大、日曬足,氣候和地理條件很適合發展鹽場,而且我們3年前在西園鹽場再度成功製鹽,過往的歷史可以在此再現。」,請聽黃振良的分享介紹。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