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講義英雄---肝病防治之母黃婉瓊

  • 播出時間: 2014-09-11
  • 按讚加入戀戀臺灣粉絲團
戀戀臺灣
講義英雄/肝病防治之母黃婉瓊

退而不休的她,親自領隊肝病篩檢長達二十年

「助人是快樂的,在沒有接班人以前,再累我都會一直做下去。」當大多數退休老師,選擇與老伴遊山玩水、含飴弄孫之際,投身教育三十年的黃婉瓊,卻選擇了一條與眾不同的退休路。現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執行總監的她,沒有任何醫學背景,卻親自領隊,在偏鄉推動肝病篩檢二十年,走過的路程,約可繞行臺灣一百七十七圈,即使七十三歲,仍堅持走在第一線。

外表看不出已年過七十的黃婉瓊,坐在基金會辦公室裏,神采飛揚地接受講義採訪。黃婉瓊說,她出身師範體系,領到教師退休金後,總想著要做點對社會有貢獻的事,在老友牽線下,加入臺北市婦女會。某次協助募款時,結識臺大醫學院名譽教授、現任肝病防治學術基金會董事長許金川,及其太太洪淑娟。

或許是緣分到了,原本只是想在遊山玩水之餘當志工的她,被許金川的誠意打動,一頭栽進基金會的工作中,一做就是二十年。「許金川的一生完全奉獻給病患。」黃婉瓊說,許金川平時生活簡樸,幾乎沒有什麼個人興趣,卻甘願將薪水拿來研究肝病,並致力推廣肝病預防知識。這樣的精神,讓黃婉瓊深深感動。

一九九五年七月,黃婉瓊在國父紀念館舉辦基金會的第一場音樂會,邀請了不少政要幫忙,獲得廣泛回響。緊接著八月八日,又在臺大醫院地下室成立「肝病諮詢專線」,狹小的空間裏,由臺大退休護理人員幫忙接聽,一個月就湧入多達近三千通電話。黃婉瓊說,雖然基金會工作薪水不高,但加入基金會是為了奉獻,「愛心比薪水多,那才重要。」

二十多年前,臺灣肝炎盛行,但少有篩檢觀念。於是,基金會於一九九六年出動「保肝列車」,深入巡迴全臺各地,替民眾檢查有無B型或C型肝炎,一旦發現案例,再協助轉介給地方醫療團隊。一開始雖然辛苦,但慢慢地,保肝列車在全國打響知名度,縣市政府衛生局開始協助安排場地、工作人員食宿……等,基金會也在各方善款支持下,提供愈來愈多弱勢肝病患者醫療補助、交通費。

黃婉瓊回憶,曾有一名拾荒老人,因為兒子及時篩檢出肝癌,提早就醫,免於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悲劇,老人決定將自己撿回收物的一個月所得五十元,捐給基金會。黃婉瓊也曾目睹,病患家屬深夜跪在醫院走廊,拜託許金川教授救救他太太。無奈太太肝病發現時已是末期,即使搶救也回天乏術。黃婉瓊細數著這些讓她感動、感慨的片段,這些點點滴滴,讓黃婉瓊更加堅定,即使遭遇再多挫折,也要持續推動肝病防治。

深入偏鄉時,黃婉瓊發現,由於交通不便,村民生病了,常就近找密醫打針,有時消毒不完全,容易造成各種感染。加上鄉下的老人沒什麼休閒娛樂,無聊時喜歡聽地下電臺,被廣告洗腦,亂買藥吃,嚴重危害健康。為了貼近銀髮族,她發揮「黃老師」的本領,彷彿在課堂教學般,用比喻的方式告訴村民:「B肝帶原」就像家裏原本好好的,卻有小偷藏進去。一旦主人覺得很可怕,就會成立「警衛室」,看管住小偷不亂偷東西,而這警衛室就是「B肝抗體」。

巧妙的溝通方式,讓黃婉瓊贏得偏鄉居民信任,曾有一名住在梨山的阿伯央求她,能不能打電話告訴兒子,別因為自己是B肝帶原者,而不敢成家討媳婦。黃婉瓊解釋,只有A肝才會透過唾液傳染,B肝和C肝都是經由血液或性行為傳染,阿伯的兒子假如要結婚,可以安排對方接種B型肝炎疫苗,沒必要為了擔心傳染而不婚。

在基金會服務二十多年,黃婉瓊全臺走透透,全臺一百六十四個偏遠地區鄉鎮,她就去了一百零七個,連馬祖、東引、綠島、蘭嶼……等離島也不例外,做了近三百七十場免費肝病篩檢,服務超過四十萬人次。由於並非醫學背景出身,黃婉瓊說,自己對於肝病的知識,都是跟著許金川四處演講,以及勤快翻閱相關刊物累積而來。她說,基金會的刊物,每一期她都至少看上五遍、畫眉批,發現有哪些地方不懂,就會再去找資料來自我加強。

黃婉瓊坦承,有時也會想「是否該退休了?」但「助人的感覺是快樂的,讓我在疲勞中發現自己的價值,因此幫助更多人,」黃婉瓊說,在基金會找到接班人以前,她會一直做下去。 

請聽黃婉瓊老師的分享。

(資料提供/講義雜誌)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