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公督盟執行長張宏林專訪:國會擴權的是與非

  • 播出時間: 2024-06-24
為人民服務
總統賴清德24日已完成簽署並公布國會職權修法法案,上午首次在敞廳發表談話,以「守護憲政、保護人民」為核心精神,說明聲請釋憲的態度。 (圖:中央社)

來賓:張宏林/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

今年1月台灣國會大選後產生的新國會,在「藍白」兩大政黨主導下通過的國會職權修法引起強大爭議,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25條修正條文,包括五大方向:總統國情報告常態化、立法院調查權及聽證權、強化人事同意權、正副院長記名投票制,以及被認為最具爭議的「藐視國會罪」。

國民黨和民眾黨認為,國會改革法案是要加強立法機關的監督能力,重點之一是政府官員不得在國會聽證備詢時說謊或蓄意隱匿,並強調歐美民主國家都有藐視國會罪,條文主要針對政府人員,普通民眾不會受到刑事處罰,而且需要經過法院宣判才能算數。

立法院在藍白人數優勢下,在5月28日三讀通過修法,並且在6月21日否決行政院針對國會改革相關法案所提的覆議案。依據憲法,覆議案遭否決後,行政院長應該接受國會決議,總統也得在收到法律案後10天內公布,最慢7月上旬就會生效。執政的民進黨已經表示將在最短時間內聲請釋憲。而國民黨和民眾黨則表示,民進黨這麼做是為了拖延國會反對黨調查政府的弊案。

怎麼看國會職權修法所引起的爭議以及未來走向?今天節目我們請「公民監督國會聯盟」執行長張宏林談談他的觀察。

節目主持人

相關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