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無言大體老師 教我們的一堂課

  • 時間:2017-03-07 10:4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無言大體老師 教我們的一堂課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一部關於愛與決定的紀錄片(牽猴子行銷提供)
有時候不說話的老師,帶給我們的學習可能更深刻!在陳志漢導演的紀錄片「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裡,一位大體老師安靜躺在解剖台上,等待她「教學」的是一群醫學系學生。這堂課,大體老師大方用她的身體做教材,讓學生透過解剖她學習身體的奧妙,也學會如何凝視死亡,看待生命的重量,發人深省。
◎無言的大體老師
『親愛的大體老師,我們將用您的身體進行解剖學習,您奉獻的大愛更將孕育我們關愛病人的情操⋯⋯』
在陳志漢導演的鏡頭記錄下,輔大醫學系的學生們正準備要開始進行一整個學習大體解剖課程的準備工作,躺在解剖台上的是徐玉娥女士,陳志漢用側寫臉部的一個畫面,讓大家知道她的模樣。陳志漢:『(原音)我其實能夠拍她臉的時間也不多,她在那段時間她會從塑膠袋拿出來,大概只有那個時間可以拍,因為我知道到解剖完之後,她的臉你可能就看不到,因為她臉也會解剖,所以我覺得想要為林太太留下一點東西,可是我又不想要正面,我覺得正面又太過於直接,所以我後來選擇的是有點側面的感覺這樣子。』
雖然避免讓觀眾看到器官被解剖的真實過程,但整個解剖教學的過程,陳志漢都在一旁,親眼目睹,心情感覺和學生一樣複雜。陳志漢:『(原音)你講得殘酷一點,它真的很像學生在修車那種感覺,有時候會敲敲打打,鋸子啊什麼的,刀子割來割去,對遺體來說是蠻殘忍的過程,可是又覺得其實這就是大體老師要做的事情,他們就是要把身體捐出來就是為了這件事情,讓這件事情發生,所以那種感覺還蠻矛盾的,你又覺得不捨,然後有覺得你要怎麼尊重她的意願。』
◎愛與決定的故事
為什麼想拍「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紀錄片?陳志漢說,他想說的其實是一個關於愛與決定的故事。
『老婆,你現在是儲備老師,以後要去哪裡⋯可能現在你已經不在了,我講的話你沒有聽到,也沒有人知道,但是還是要跟你講,就是說家裡的一切還是很好⋯⋯。』
陳志漢說,紀錄片主角游泳教練林惠宗在另一半徐玉娥過世捐出大體後,幾乎每個月都會從嘉義開車北上,到輔大醫學院,有時候只是看著太太,什麼話也沒說。
『他都跟朋友這樣講,他老婆去做老師?做老師?做什麼老師?大體老師啦!』
導演陳志漢說,他本來是想探討醫病關係,後來無意中接觸到大體老師議題,就找到了輔大醫學系,並透過推薦,知道林惠宗的太太捐出大體作為醫學系解剖教學之用,在取得林惠宗的首肯後,展開長達3年的紀錄片拍攝與後製工作,紀錄大體老師解剖過程與家屬的心情。
陳志漢說,在拍攝過程,林惠宗心情上看起來都很樂觀,但等到解剖的前夕,他看著老婆的大體,壓抑的情緒終於崩潰,還是忍不住哭了出來。而女兒想到一年多來,媽媽的身體被泡在福馬林,更覺得不捨。林惠宗女兒:『因為她被泡在福馬林裡面嘛,皮膚已經變色,其實看的時候,我寧願不要相信這個人是我媽媽。』
協助學生進行解剖教學的蔡老師,雖然已經有13年的教學資歷,但陳志漢說,在訪談中,蔡老師提到自己往生的父親,即使父親願意捐贈大體讓女兒做教學之用,但她仍承受不起那樣的衝擊而婉拒了。
陳志漢說,他拍攝這部紀錄片,並不是要宣導大家捐贈大體,而是讓大家了深入解剖課,凝視死亡,尤其活著的人才是鏡頭關注的焦點,不論是什麼樣的決定,都是出於愛。陳志漢說:『(原音)我其實是要做一個愛跟決定的故事,你可以決定要捐,也可以決定不捐,那個出發點都是因為愛,林先生是因為愛他太太,才把她遺體捐出來,蔡老師是因為愛她爸爸,才決定不要捐遺體,其實都是出於愛這樣子。』
拍完「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之後,陳志漢自己的生命觀也有很大的轉變,變得更懂得珍惜當下的生命。陳志漢:『(原音)在生活上有一個很大的改變就是夠看到一個人死掉的樣子是長什麼樣的時候 ,我那時候就發現,好像最嚴重、最多也就是這樣, 以前我就…因為拍紀錄片很辛苦,就是你會覺得你好像覺得做這件事情很有意義,可是並沒有人會這樣認為啊,常常會有想要放棄的念頭,可是後來會想說 ,生命只是這樣子而已 ,你不如好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最多也只是這樣子而已。』
「那個靜默的陽光午後」預計3月24日上映,陳志漢透露,預告出爐了,已經引起很多醫學相關科系的師生討論和興趣,他也認為這是一堂很特別的課,一部關於一位大體老師教會我們的生命課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