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新南向/新住民媒體近用權 公共媒體飾要角

  • 時間:2017-07-14 11:2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王韋婷
新南向/新住民媒體近用權 公共媒體飾要角
文化研究學會和中央廣播電台今天共同主辦「新住民資訊取得與文化公民權:從四方報與央廣印泰越語播音的觀察」座談會。央廣副總台長李重志(右)出席。(王韋婷 攝)
台灣積極推動與東南亞國家交流,隨著東南亞籍的新住民人口在台灣逐漸增加,媒體如何扮演台灣和新住民間溝通的角色引發討論,新住民的媒體近用權也受到重視。在台灣的傳播環境仍是以中華文化為主,外語節目又多半是英語的情況下,公共媒體可在東南亞新住民媒體使用權扮演積極角色。
◎新住民人口漸增媒體權利受重視
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擴大經濟、教育、文化、人員等方面的交流,隨著東南亞人口來台灣數量逐漸增加,雙邊接觸也日益密切。根據統計,新住民配偶和子女已經占台灣人口的20分之1,討論如何促進交流似乎已經不足以應付當前的情勢,更重要的應是討論如何保障新住民的權益。
當東南亞新住民初來台灣時,他們從媒體知道台灣的大小事、社會現況、自己家鄉的消息、自身權益相關的訊息,甚至透過媒體學中文。媒體對新住民而言,不只是傳遞新聞的管道,而是他們熟悉新環境的重要依賴。中央廣播電台越南語主持人陳燕麗說:『(原音)她聽到我們新聞節目之後,她知道,喔,原來是在講這個,再來比較受歡迎的是華語節目,教華語的,當然是想加強語言能力,然後可以跟夫家的人溝通,再來是聽友時間、外勞短訊,還有做菜節目;那有些朋友聽我們做菜節目之後,晚上就馬上說,剛好冰箱有什麼菜,就馬上拿出來煮。』
除了透過央廣了解台灣、思念家鄉,前四方報總編輯張正也表示,四方報也是東南亞新住民仰賴的媒體,讓身在異鄉的新住民獲得慰藉。張正說:『(原音)我自己就常常會接到越南朋友打電話來,印象非常清楚有一個在淡水姓伍的小姐,她常常打電話來,因為她常常沒收到報紙。她用中文跟我講,她說你不知道,我每個月都在等這份報紙,就像小孩子等出去買東西的媽媽回來,媽媽一直不回來,小孩子就一直在家等、一直在家等。她都會說拿到報紙第一天就看完了,熬夜看完,然後繼續等29天,等下一個月。』
◎媒體權利是公民基本權利 應保障
但是,台灣媒體環境仍是以中華文化為主,外語節目也多半是英語,台灣民眾習慣接觸中文或英語的節目,但看到東南亞國家語言節目時,卻可能馬上轉台;台灣缺乏了解東南亞國家的語言、文化的媒體環境。而在台灣的新住民也很難從媒體上看到或聽到家鄉語言的節目,新住民的媒體近用權被主流文化忽視。
張正認為,新住民的媒體近用權是中文不好的新住民的基本權利,就像是民眾都應該享有健保一樣。中正大學傳播系副教授管中祥指出,溝通必須是雙向的,族群媒體更要有文化傳承和社會溝通的功能。管中祥認為,新住民的文化公民權是基本保障,而國家政策必須有這樣的思考。他說:『(原音)可是傳播回到英文是communication,它叫做溝通,所以傳播媒體不應該只是傳遞訊息,也就是有一個前提,如果叫做溝通就是我講你聽、你講我聽,這很重要的部分是在對話,可以看見彼此。所以族群媒體應該有2個很重要的功能,一個功能是文化傳承,另外一個是社會溝通,就是我怎麼讓別人聽到我的意見、我的聲音,然後我也可以聽到你的意見、你的聲音,不然就會變成2群不同的人一直活下去。』
◎新住民媒體權益 公共媒體可扮演積極角色
央廣副總臺長李重志指出,隨著新住民人口在台灣逐漸增加,他們的媒體公民權利也需要受到重視,商業媒體礙於商業利益,很少在商業頻道見到東南亞相關節目,這時候就需要公共媒體發揮積極角色。李重志說:『(原音)例如說我想要聽越南卡通可不可以、唱印尼兒歌可不可以,我有一個泰國語電視節目在頻道上播出可不可以,政府當然說可以,你就去找第四台自己播吧,可是由於商業利益以最大多數人考量,他們不一定,而且應該就是不會給這3種語言,因為收聽人數遠不及大多數主流語言使用群的人數,所以這時候公共媒體就要介入,公共媒體就要負擔這種角色。』
保障新住民的媒體近用權是從更積極的層面思考新住民的權益,如果新住民接觸媒體障礙降低,將大幅增加雙邊交流的速度與深度,強化台灣在東南亞國家的影響力。
另一方面,隨著網路科技日新月異,在人手一支智慧型手機的時代,網路已經成為新住民獲得資訊的主要工具,媒體環境因為網路而進入重整的渾沌時期,新住民已經善於透過網路了解新環境;在這樣的情況下,又該如何促進新住民的媒體近用權,也是媒體應該思考的課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