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禽流感案例去年減約5成 今年強化高風險區監控

  • 時間:2019-01-23 17:4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林幸虹
禽流感案例去年減約5成 今年強化高風險區監控
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陳林幸虹 攝)

2015年重襲台灣養禽業的H5N8禽流感病毒,經過3年防疫單位的努力,終於在去年成功清除,目前台灣國內只存有H5N2亞型禽流感病毒。根據農委會統計,去年高病原性流感案例,較前一年減少46%,約5成,撲殺家禽數量減少約100萬隻。農委會今年則劃定高風險區,強化這些區域的採樣頻率,提早執行相關措施,減少環境的病毒濃度,就可以提高防疫效果。

台灣在2015年遭受H5N2、H5N3及H5N8這3種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侵襲,台灣鵝隻幾乎全軍覆沒,所幸H5N3在當年就清除結案,H5N8也於去年成功清除,目前防疫工作鎖定H5N2加強防範。

根據農委會的統計,去年確診為高病原性禽流感共有98例,其中政府主動監測和業者通報各占49例,共撲殺了69萬多隻家禽。另外在屠宰場則是攔截了10例,銷燬9,400多隻家禽。

去年農委會也成立了禽流感防疫研究中心,針對禽場密度、養殖水陸禽比例以及非水稻農田作物覆蓋率等4項環境因子,劃分出全台18個高潛在風險區,包括彰化縣、雲林縣、台南市、高雄市與屏東縣5個縣市,並將針對這些高風險區加強抽驗比例。農委會副主委黃金城說:『(原音)目前的鴨子,特別冬天的鴨子,要上市之前,要屠宰前一定要有檢驗證明,檢驗的證明,統計一下,被驗出的百分比是3%左右,也就是鴨群帶有病毒的百分比一直是存在的,因為鴨群是開放式的養殖,移動的速度非常快,這樣變動的方式,很容易讓病毒存留在我們的水禽裏,這樣的因素因此劃分為高風險的因素之一。』

根據農委會的防疫經驗,環境裏面潛藏的病毒濃度愈高,爆發的案例就會在同一個時間急速增加,因此如果能夠提早監測,提早掃除環境的病毒,就可以降低禽流感傳播的風險。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