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媒偏頗報導反送中  恐增加北京誤判風險

  • 時間:2019-08-15 14:04
  • 新聞引據:、自由亞洲電台
  • 撰稿編輯:鍾錦隆
中媒偏頗報導反送中  恐增加北京誤判風險
香港一名黑衣女子11日參與圍攻尖沙咀警署時,右眼受傷。 (AFP)

香港已經持續兩個月、有上百萬人參與的反送中運動,在中國卻被官方媒體描繪成完全不同、缺乏民眾支持的小型暴力團體行為。這場資訊戰如何展開的呢?

反送中行動日前延燒到佔領香港機場,抗議者訴求「黑警還眼」,這是源自一名抗議女子遭擊傷眼睛,示威者指控,香港警方過度執法造成她可能失明。不過,在中國中央電視台網站與微博上,除了有未核實的訊息,還有觀點偏頗的評論。

央視網站報導抗議女子遭擊傷眼睛事件時,迅速引用網民提供的照片,指稱這名抗議女子在香港街頭發錢給示威者。《紐約時報》在14日的一篇題為《中國如何對香港抗議者展開資訊戰》的報導中就指出,中國官方媒體報導意在暗示,抗議民眾是花錢雇來的鬧事者。

央視的官方微博上則指稱,這名女子是被其他示威人士擊傷眼睛,並指抗議者污蔑香港警方,短文最後還標注上「丟人現眼」一詞。前香港媒體人閭丘露薇在個人推特上批評,這不只是國家級媒體傳播謠言的問題,而是散播支持仇恨與暴力。

仇恨與暴力的傳播速度驚人。紐時認為,虛假資訊讓人們不再同情抗議者的訴求,而有能力刪文的中國審查員,也未阻止網路上要打死抗議者的言論。一個現實在中國與海外有不同版本。紐時引述《這不是宣傳》 (This is Not Propaganda)一書作者波莫蘭采夫(Peter Pomerantsev) 的話說,虛假資訊的目的,是為了使人心懷疑慮,助長陰謀論。

紐時指出,讓人擔憂的是,中國官方媒體的敘事方式,形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內的國家領導人的說法。這加劇中國大眾的誤解與憤怒,也可能導致政府承受更大壓力,在有限或不準確的資訊上,做出過度反應或誤判。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