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衛星監測 全球甲烷「高排放事件」達100多起

  • 時間:2020-04-01 22:42
  • 新聞引據:採訪、法新社
  • 撰稿編輯:張雅涵
衛星監測 全球甲烷「高排放事件」達100多起
衛星監測 全球甲烷「高排放事件」達100多起。(AFP)

一項根據衛星數據的新分析顯示,溫室氣體甲烷正從許多工業場所外洩,排放量相當於法國和德國的年度碳排量總和。

該研究利用歐洲太空總署(ESA)Sentinel-5P衛星在進行監測任務時,收集到的圖像資料進行分析。研究結果指出,全球的氣體儲放區與輸送設施有超過100個「高排放事件」發生。

這些排放事件中有約2,000萬噸的甲烷排放至大氣中,這相當於在短期內釋放了18億噸的碳排汙染。

進行這項分析的不動產觀察平台Kayrros的執行長羅斯丹(Antoine Rostand)說,「好消息是,這其中大部分是人為造成的,問題可以通過個別公司、政府和監管機構的行動輕易解決。」

分析顯示,光是阿爾及利亞的3個石油和天然氣設施,每小時就排放超過25噸的甲烷,相當於一個發電量750兆瓦的燃煤電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

儘管與二氧化碳相較,甲烷停留在大氣中的時間較短,不過在幾十年的時間裡,會變成破壞力增強數十倍的溫室氣體。

而儘管2015年的巴黎氣候協議(Paris Agreement)規定,必須減少溫室氣體排放量,但過去十年來,全球能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幾乎每年都在增加。

聯合國表示,到2030年,人為排放量必須每年減少7.6%,才能將全球暖化的升幅限制在攝氏1.5度以下,這比巴黎氣候協議規定的攝氏2度升幅限制更具雄心。

歐洲太空總署的Sentinel-5P任務經理澤納(Claus Zehner)說,對甲烷排放進行衛星監測可以幫助工業「支持全球減少碳排放,並減緩氣候變遷。」

該研究尚未經過同儕審查,但已與歐洲聯盟執行委員會分享。

國際能源總署(IEA)3月31日發布了對全球甲烷排放量的評估,該評估結果發現,每年約有5.7億噸甲烷排放至大氣,其中約60%來自人類活動。

國際能源總署說,「能藉由衛星識別到甲烷大量外洩,並不能自動解決來自石油和天然氣甲烷排放所帶來的挑戰。」

國際能源總署指出,「解決這些問題需要公司追求並保持較高的營運標準,而政策制定者也必須制定設計良好的法規。」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