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從台灣與索馬利蘭關係的深化 看到未來非洲計畫的佈局

  • 時間:2020-08-21 16:1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從台灣與索馬利蘭關係的深化 看到未來非洲計畫的佈局
外交部長吳釗燮(右2)2月26日與來台訪問的索馬利蘭外長穆雅辛(左2)共同簽署議定書,達成互設代表處的共識。(外交部提供)

近日,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能見度有被點亮的跡象,從八月初美國衛生部長艾薩(Alex Azar)到訪並簽署《台美醫衛合作瞭解備忘錄》,緊接著不久後,捷克參議院議長維特齊(Miloš Vystrčil)即將在九月初率團訪台進行多項議題的交流,可以說台灣在有限的國際空間中,有這樣的突破成績實屬不易,顯見當前政府採取「踏實外交」政策,已逐漸展現「穩定性」、「可預測性」、「政策延續性」的成效,且其中張顯台灣對世界各國的貢獻與價值。

台索深化關係 是自嗨取暖?

值得特別關注的是,台灣將可能會迎來新的邦交國,近期,我國與東非國家索馬利蘭(Republic of Somaliland)的關係不斷深化,今年(2020年)2月26日雙邊簽署《雙邊議定書》達成互設代表處的共識,並於8月中旬,台灣駐索國的代表處正式開館,同時台索也簽署了《雙邊技術合作協定》,這是針對醫衛、教育及海事安全等領域的實質合作方案,雖然台索尚未進入建立外交關係的邦交模式,但就目前的合作關係來看,此具相互承認主權獨立的政治意義。

諷刺的是,國內有部分政治人物及政論名嘴特別關注索馬利蘭的國家身分,認為索馬利蘭至今在國際上並不被承認且沒有任何邦交國關係,我國與一個不被國際承認的國家建立關係,根本是「自嗨、取暖」的選擇;然而,持平而論,這樣的說法有失公允,畢竟所有外交成果都來自於第一線外交人員的辛勞投入,而過度政治性的批評只會顯得批評者對於當前國際情勢與台灣現況的無知,且一再表現出驚弓之鳥般「擔心踰矩中國紅線」、「吊膽台灣外交突破」的反智心態,實讓人無法苟同,這根本是一種臣服於中國情懷下的反射動作。

不過,理性看之,國內對於索馬利蘭的認識也相當陌生,好奇台索關係的意義也不是壞事。從台灣的角度來看,微觀上,為何索馬利蘭不被國際社會所承認?宏觀上,我政府積極與索馬利蘭建立友好關係的考量為何?前者涉及了索馬利亞與索馬利蘭的「雙索關係」,以及非洲地區內的區域政經情勢;後者則是整體國際情勢的判斷,以及我國對於非洲事務的佈局與規劃。換言之,微觀與宏觀之間是互為影響且都存在歷史使然的格局與發展脈絡,這也是許多政客不了解或不願了解的問題所在。


從索馬利蘭的處境來看,跟台灣有部分相似之處。(圖:推特)

台灣與索馬利蘭 像極了愛情!

索馬利蘭確實如上所述,雖然在1991年宣布獨立為「索馬利蘭共和國」,但卻一直沒有被國際社會承認為主權獨立的國家,且是當前全球未受國際普遍承認中領土面積最大的國家;然而,索馬利蘭不被承認的原因主要來自索馬利亞(Federal Republic of Somalia)的外交打壓,以及迫使非洲聯盟(African Union)不得對索馬利蘭採取任何承認主權的象徵性動作。回顧歷史發展過程,雙索關係早在二次大戰後就有了微妙的變化,從1960年代的「合併」到1980年代的「獨立運動」,這正是依附在「全球民主化」與「民族國家獨立」的浪潮之中,雙索之間的矛盾與衝突也在這過程中不斷累積與擴大。

從索馬利蘭的處境來看,跟台灣有部分相似之處,一樣在國際社會中面臨著主權不被承認的困境,卻都具有重要的戰略地理位置,台灣位於台灣海峽與太平洋間的第一島鏈中心,索國則靠近非洲之角索馬利亞半島的曼德海峽。有趣的是,台索都曾有被殖民的經驗,在二次大戰後結束後分別自日本、英國脫離,也同樣有著複雜的「統獨紛爭」,索馬利亞宣稱擁有索馬利蘭的主權,猶如中國認為台灣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也都是被國際社會所認知的「獨立政治實體」。此外,索國同台灣一樣採行民主制度的政治體制,國家元首透過人民直接投票選出,縱然仍是全球貧窮國家之一,但政經發展比索馬利亞來得穩定。

台索之間擁有互蒙其利、相互學習的結合利基,縱然以目前情勢觀察,離建立外交意義的邦交關係仍有距離,但是也符合了當前政府推動「踏實外交、互惠互助」的原則。在政治上,互設代表處算是合理的互動安排,幾乎與有外交關係無異的準外交關係,且具有承認對方為主權獨立國家的意涵,同時也是民主國家的合作典範;經濟上,台灣具有相當雄厚的經濟實力與先進技術,過去也有援外技術團的外交經驗,成立「台灣駐索馬利蘭技術團」將有利於索國的農業發展,以及提供相關的社會醫療支持,同時,索國豐富的礦產資源與石油天然開採,該國具後發國家的條件將有助於台索雙邊合作的深化。

全球佈局思維 點亮台灣的非洲計畫

從國際布局來看,這正是我國積極推動台索關係的宏觀考量,便是從中作為拓展與非洲的跳板之一,非洲是近十年全球經濟成長速度飛快的區域之一,更有「下一個經濟奇蹟」、「下一個全球經濟引擎」之稱;換言之,主要國家都紛紛湧入非洲市場,非洲的後發優勢是掀起當前投資熱潮的主要原因之一。從印太戰略到新南向政策,進而延接非洲計畫,對台灣而言這一個機會,同時也將會面臨許多挑戰;目前台灣僅剩一個非洲邦交國(史瓦帝尼王國),以及5個大使或代表處,在中國深根非洲事務的政治障礙下,如何落實「非洲計畫」以拓展當地關係,恐怕需要有縝密的規劃與鏈結,方能讓台灣的全球布局更為完整且具可行性。

台灣有限的外交資源,在區域政經情勢的縱深下去進行非洲佈局的戰略步驟,尤以非洲地區有55個國家(包括索馬利蘭),應針對不同國家的發展程度、與我關係的緊密程度等面向進行「優先重點項目」的盤點安排,就邦交國、設有代表處的國家、有台商(僑)組織的國家、具經濟實力的大國及具經濟潛力的小國等分類,並提供優勢、優質的經濟社會服務,採取醫療、農業、綠能、資通訊等實質的發展計畫,避開與中國正面對決的大路,佈局接地氣切合當地需求的小徑,將會有助於「台灣品牌」在非洲地區的開拓。

作者》吳瑟致 大學兼任助理教授、兩岸政策協會研究員


 

相關留言

台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