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周梓樂死因研訊疑雲—消失的關鍵

  • 時間:2021-01-19 09: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周梓樂死因研訊疑雲—消失的關鍵
前年11月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墜樓後不治身亡後,有大批學生和市民在事發地將軍澳尚德村停車場悼念他,也有人在附近牆上貼出追悼的隻字片語。(圖:中央社)

今年1月9日,香港「死因裁判法庭」完成了香港科技大學學生周梓樂(下稱周)的死因研訊,陪審團以4比1裁定周案屬「存疑裁決」,結果意味著周並非死於自殺,但未有足夠證據舉證死因屬「非法被殺」,所以真正死因仍然石沉大海。讓我們一同拆解為何裁決會出現「消失的關鍵」。

事發於前年11月4日凌晨,將軍澳尚德邨發生警民衝突期間,警方與市民對峙了一段時間後,警方在尚德停車場方向發射多枚催淚彈,周梓樂在凌晨一時許在停車場的2樓被救護人員發現,當時已經重傷昏迷不醒,最後延至前年11月8日傷重不治。

或許你會問,尚德停車場不是裝有監控系統嗎?對!不過周在停車場3樓墜下前的片段完全空白,從整個停車場的佈局可見,沒有監控系統可以拍攝到關鍵一刻,只能夠憑傳召的人士推敲周墜樓前的情況。

傳召的人士包括警員、消防員、市民、義務急救員及救護員。從近年眾多的反修例事件研訊都顯示,警員的證供並非誠實可靠,甚至有裁判官發現前言不對後語的情況都已經司空見慣。死因庭從調查周梓樂案件中揭發,警方所提供的閉路電視片段,以及校對的閉路電視時差並非完全準確,補上後也不足以填補空白影像,所以不得不承認這一點警方是自招公眾的嫌疑。

無獨有偶,兩部閉路電視同屬停車場的系統,而庭上所指的「空白影像」經校對後仍然存有8秒的時差。而政府高級化驗師鄭郁棋在庭上預演該8秒可能發生的情況,鄭郁棋於周的同一位置投擲假人進行實驗,推斷周當時是自行走近3樓矮牆,而由於矮牆和行人路的結構類似,周可能因此而跨過該牆,造成本次事件。因而有人預謀避開所有鏡頭然後向周施襲的可能是微乎其微。然而亦沒有其他目擊者於該段時間在肇事的停車場出現,至今無法釋除周梓樂一家以及公眾的疑慮。

而代表周梓樂家屬的律師鄭淑儀則質疑鄭郁棋的假設,鄭淑儀提出,由於沒有任何證據證明周梓樂墜樓前關鍵8秒內發生的事,鑑證專家、鄭郁棋作出「意外墮下」的結論是基於多個大膽的假設和估計才能成立。而裁判官引導陪審團決定是否採納證據時,應主要以該8秒內的切實較可能發生的情況作為標準。從證供可見,專家所指的「意外墮下」亦建基於多過大膽假設。既然要裁定「非法被殺」也需要極大的理據舉證,理應「意外墮下」的假設也不會比「非法被殺」容易下定結論,所以政府高級化驗師的假設未免有點虛無縹緲。

綜觀以上因素,陪審團閉門相議後裁定周的「死因存疑」,事件至今亦未有人可以掌握到該8秒所發生的事。筆者認為有以下兩個持份者(指利害關係人)大程度上需要為這個證據欠奉的裁決負責。

首先,案發的停車場由領展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下稱領展)全權管理,領展在建造停車場時,未考慮到停車場中的監控系統不完善,監控器無法監察整個停車場的所有角落,影響了調查周死因的裁決,領展在此亦難辭其咎。其次,由於死因庭沒有搜證、分析證物、錄取口供的權力,警方未有在死因庭開庭前交出所有片段,甚至曾遺漏關鍵影像,在警方偵查後無法提供準確無誤的供詞,阻礙死因庭的調查進度,警方亦責無旁貸。

執法機關應該對此案件引以為鑒,在偵查案件時應在切實可行的情況下提高調查的透明度,而這起案件之所以成為了反修例風波的轉捩點,是因警方宣稱的口供與事實不一,疑點在輿論中發酵,使中大及理大的事件一觸即發。歸根究柢,警方執法的透明度不足,引發公眾仇警情緖,以及警方對反修例事件展開調查及拘捕的準則無所適從,進而公眾對警方失去信任是真實無妄。周梓樂的死因裁決話雖完成,但不應因關鍵消失而終結,冀望周梓樂早日尋冤得雪。

作者》含笑半步癲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