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中高層會談後 學者:雙方關係不致完全對抗

  • 時間:2021-03-22 21: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黃金鳳
美、中高層會談後  學者:雙方關係不致完全對抗
美中會談19日落幕,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右)與國務卿布林肯,會後向媒體說明。 (AP/達志影像)

美國和中國外交高層日前會談觸及台灣、香港、新疆問題及民主議題出現唇槍舌戰現象。學者觀察,情況出乎意料,雙方應會檢討,未來關係不致完全對抗。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Jake Sullivan)18 日於阿拉斯加與中共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外交部長王毅進行拜登政府上任後首次會談。

美、中雙方未照劇本演  雙方應會檢討

美方在1分多鐘開場中便將中國對台、港及新疆作為搬上枱面,而楊潔篪在長達1個多小時開場中則對美國民主大肆批判。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戴萬欽接受央廣「兩岸ING」節目專訪表示,這是美、中自1972年《上海公報》簽定後言詞激辯對抗最強烈的一次,相較1990年代鄧小平時代韜光養晦,公開場合的温和姿態,這次的突兀表現,應是出乎外界意料,且中方談話時間比例理應拿捏,內容應是閉門再談。

他指出,相信雙方深知彼此態度,中國或許想在會談中表現出強硬,也盼和美國關係緩和。但應不會是照劇本演,因從中方修辭及美方也未提中國人所熟悉的孔子、孫中山等,顯示美並未準備,否則應談中華民族對中國的發展有何願景?

戴萬欽觀察,此次會談由於中、美未說明安排細節,按中方說法為應美方邀請,但實際上中國希望和美國高層溝通,應該是較美方更急於雙方會面。據此推測楊潔篪可能心理負擔很重,於是說話語氣一反上海人爾雅態度及一向温文儒雅形象。然或可深究美待客之道,在機場未有歡迎儀式,也未安排餐會,楊潔篪可能因搭機疲憊,簡單吃泡麵就上陣。

針對中國內部對美、中會談輿論反應普遍好評,他說,楊潔篪措辭強硬,只要「老闆」認為不辱使命、高興就好,但還是有內部檢討機制。回顧1972年美國總統尼克森訪中後,兩國元首高層會晤表面都是行禮如儀,此次在公開場合雙方唇槍舌戰,內部都有「觀眾」,布林肯位階僅次於副總統,美國也有人批評表現不夠專業,內部如何評斷有待觀察。

戴萬欽指出,這次會談是展開新階段關係的開始。

布林肯指中國是美國最具威脅的戰略對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高達89%的美國人民認爲中國是最大威脅,約50%認為應對中國強硬。戴萬欽指出,在此次會談後中國大陸內部會檢討,和美方合作應存在。當前美、中情況未如美、蘇對峙情況惡化,雙方關係蠻複雜,但不是絶對完全對抗,即有競爭、合作和對立。

俄外長訪中可望展開軍事合作

俄羅斯外交部長拉夫羅夫(Sergey Lavrov)22~23日赴中訪問,在出發前接受中國官媒央視採訪時指出,中、俄關係處於歷史最好的水平,兩國首要任務是繼續加強在國際舞台中的高水平協作。

戴萬欽指出,中、俄自2000年俄羅斯總統蒲亭(Vladimir Putin)上任後便談戰略夥伴關係、軍事聯盟,之後雙方有多次軍事演習,但並未軍事結盟。2年多前情況開始改變,俄對中開放軍事及太空科技,研判俄外長此次訪中可能應中國要求展開更多合作。之前蒲亭指和中國合作可有很多選項,包括軍事聯盟。

戴萬欽說,近日拜登針對俄干預美國總統大選等動作,指蒲亭是殺手,俄反應非常強烈。而中國軍事力量已強化,雖不會輕易和美爆軍事衝突,但若中、俄聯手,美無法同時應對兩個超級強國。

詳細訪談內容,請收聽3月22日播出的 「兩岸ING」 節目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