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對抗疫情 更要對抗內心的孤獨

  • 時間:2021-05-30 15:49
  • 新聞引據: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對抗疫情 更要對抗內心的孤獨
台灣疫情升溫,許多民眾足不出戶,過去車水馬龍的台北街頭此時顯得冷冷清清。 (圖:中央社)

台灣的疫情在過去的一個星期持續升溫,過去的周六(5月29日)更總計有493宗確診個案。全台上至政府,下至人民,無一不嚴陣以待,務求以最快的速度把疫情壓下去。身邊的台灣朋友為避免群聚感染,自律地留在家中減少與人接觸。即便如此,亦有不少朋友跟我表達,他們經歷兩個多星期的「自律居家隔離」後感到非常鬱悶,無法像以往在街上自由走動,吸收新鮮空氣,更重要的是無法跟身邊的朋友相聚見面,感到好像被社會隔離;而身處異地的我,那種孤單的感覺更加強烈。

過去一段時間,因香港的政治形勢,不少有名及無名「手足」因為中共的政治迫害而逃到自由的台灣。能夠在自由安全的社會生活固然是非常感恩,但因為我們大多是匆忙逃到台灣,現實不容許我們有足夠時間好好思考及準備來台的生活,因此伴隨而來的是許多突如其來的壓力,包括日常生活、適應新社會、前途規劃以及人際社交上的問題。再者,有許多香港「手足」都帶着社會運動遺留的創傷、苦難以及悲傷的情緒來到台灣,重頭開始新生活適應新環境,我們都需要時間建立信任,才能與別人建立人際關係。

因此對於香港「手足」而言,最大問題是在新環境的社交孤立。突破這種社交孤立本來是需要透過不斷認識更多的人,並建立可信任的人際關係,從而積極適應新的社會,卻不幸碰上了疫情以及「社交距離」,結果讓手足再次感到孤立無援。

我在過去兩個星期的抗疫生活就是足不出戶,在狹小的套房中「掙扎求存」,努力學習跟自己相處,但感覺快要把自己逼瘋了。即使我很努力嘗試在抗疫生活中尋找意義,或是找些事情消磨時間,但每當想起在港的家人、伴侶以及朋友都不在身邊,沒有人一起度過在家的生活,卻是倍感抑鬱。

當我非常鬱結的那刻,卻有一位剛剛認識了不久的台灣朋友說要致電給我,關心我的情況。我們在電話當中彼此分享抗疫的生活以及大家的情緒,互相問候和鼓勵,不知不覺談了一個多小時又不想完結。即使那一位朋友並不是認識了很久,彼此之間隔著一個電話的距離,但能夠跟其他人溝通聊天已經舒解我內心積壓多日的鬱結。

這通電話,把我從沒法與人連結的失落孤單中拯救出來。可想而之,能夠與人連結、溝通,感受自己仍然存在於社會上,不被社會遺忘,對於一個人的存在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我們非常感謝台灣政府以及台灣人民願意協助我們這群遭受政治逼害的香港人,接納我們的存在,讓我們能夠在自由的土地好好活下去。過去一段時間,我亦深切感受到台灣人的熱情以及照顧;但是疫情之下,我們這群異鄉人仍努力對抗無法與別人連結的鬱悶、感覺被社會隔離的痛苦及看見在港的同伴在打壓下悻存的內疚。希望各位台灣的朋友在疫情下除了好好照顧自己及身邊家人,也能夠多走多一步,關心身邊有需要的香港朋友。

同島一命,惟有對抗孤立,一起團結,才是對抗疫情的唯一出路。

作者》宗烠嘉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