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因素避而不見 法媒:學術期刊成中國「有用的白癡」

  • 時間:2021-06-21 16:20
  • 新聞引據:、法廣
  • 撰稿編輯:陳文蔚
中國因素避而不見 法媒:學術期刊成中國「有用的白癡」
新冠病毒起源一直被外界關注,近期實驗室洩漏的說法再度成為焦點,法媒質疑,這段時間國際學術期刊刻意忽略中國影響性刊登有利於中國的論點,似乎成為北京有用的白痴。圖為最先爆發疫情的武漢華南海鮮市場。(網路圖片)

新冠病毒(COVID-19)溯源調查話題,近期再度轉向實驗室洩漏的說法,情勢轉變的原因令各界相當好奇。繼日前科學家呼籲調查國際期刊在這中間扮演的角色後,法媒批評歐美著名科學期刊在刊登反對實驗室洩漏相關文章時,並未揭露聯名科學家與中國之間的利益關係,質疑這些期刊引導了偏見,並成為「北京有用的白癡」。

《法廣》引述一篇來自法國《世界報》記者傅卡(Stéphane Foucart)「新冠病毒與對北京有用的白癡」文章,內容指出,有關新冠病毒出自實驗室的說法,有段時間曾經在公共輿論空間幾乎消失,但現在強而有力的捲土重來,中間到底為什麼發生這樣的轉變?引發輿論轉向的是一篇18名科學家聯署的只有兩頁紙的發表於5月13日美國『科學』雜誌的文章,文章主要說的是,我們必須嚴肅對待所有涉及自然傳播和實驗室洩露的假設,直至我們掌握足夠的證據為止。

期刊權威性決定了人們該討論什麼樣的話題

需要問的是,為什麼要等到18個月以後才會發表科學家的這樣一篇聲明?這一事件同時也凸顯了著名科學刊物的權力,諸如《自然》、《科學》、《刺胳針》等等。它們框定或者限定或者認定某些問題可以豐富社會上的科學討論,它們決定提出某些問題,同時對另外一些問題關上討論的大門。

文章引述記者比瑞爾(Ian Birrell)在新聞網站UnHerd 發出的質疑:「那些著名科學刊物是否曾經充當了北京的『有用的白癡』?」這位獨立報前副主編指出,那些著名科學刊物為病毒自然傳播一派留下大篇幅的版面,即使這樣做並非因為他們掌握了堅實可信的證據。

在數個月時間裡,科學家和研究人員相信科學討論是開放的,但是有關實驗室洩露的假設卻被系統性摒棄,一直到『科學』期刊5月13日接納了他們的觀點。

不對稱的情形有時非常嚴重,2020年2月19日,《刺胳針》發表了27名科學家的一封短信:「堅決譴責關於新冠病毒並非來自自然界的陰謀論」,排除新冠病毒可能源於實驗室洩露事故。從此,有關病毒是否源自實驗室事故的討論成為禁區。這幾行字產生了一種錯誤導向,因為這像是在告訴科學界應該提什麼樣的問題,不應該提什麼樣的問題,這與科研精神完全背道而馳。

批實驗室洩漏執筆人避第一作者並隱匿與中國關聯

問題不止是這些,文章透露,《刺胳針》2020年2月發表的那份短信並非由第一作者撰寫,聲明的主要執筆人與中國存在利益關聯,並且在署名時為了避免第一作者嫌疑,把自己的名字排在第四位,現在證明,這一聲明的第一作者就是這位與中國有利益關聯的專家。

根據非政府組織「美國知情權」(USRTK)依據美國信息管理法獲得的電子郵件證明,聲明的真正起草人也就是第一作者是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總裁彼得.達薩克(Peter Daszak),但他的名字卻排列在一串作者名單之後。達薩克領導的健康聯盟同時是武漢病毒研究所有關蝙蝠病毒研究的資助機構。

達薩克在有關是否存在利益關連的聲明部分沒有提及存在任何利益牽扯,這一聲明顯然是有問題的,至少達薩克作為發起人和撰稿人存在利益關聯。世界報和多家媒體強調這種做法有違倫理,但《刺胳針》一直沒有予以澄清。

無視中國有關新冠病毒研究需經政治審查

這還不是全部,美聯社披露的一封中國政府的文件指出,中國所有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在公開之前必須經過政治審查,文件還補充,所有有違這一從2020年2月起執行的新規定的做法將被嚴厲懲罰。

世界報的文章認為,在發表研究成果之前,科學期刊必須要求科學家聲明其研究是否受到各種形式的外在介入。一些提供資金的機構或者企業是否參與制定了研究框架?他們是否閱讀或者修改了初稿?他們是否對發表某些研究成果起到決定作用?因為沒有對出自中國實驗室有關新冠病毒的研究提出這些問題,科學出版人形同協助中國政權常態化(正常化),這就又回到比瑞爾前面提出的那一併不令人舒服的問題上。

延伸閱讀

學術偏聽?科學家呼籲調查國際期刊在疫情期間的論文選擇性刊登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