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留下書寫》賺來的空間

  • 時間:2022-08-24 11:4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留下書寫》賺來的空間
短暫相遇,也許以後不再遇上,留下的痕跡卻可以此生不忘。(圖:岑仔提供)
《留下書寫》我們留下,繼續書寫香港的小故事


常說香港人閱讀風氣不及台灣,不過其實香港獨立書店並不少;而且書店之間很有愛,互相幫助,但偶爾聚頭,難免都會互相吐嘈一下,經營有多困難,要花心神找其他收入來源,幫補賣書微薄的利潤。

簡單來說,一般香港書店都不能單靠賣書來營運。

我們書店開了兩個多月,最初一個月,大概我們「失業記者」的形象太深入民心,很多朋友都對我們特別厚愛,是間「受祝福」的書店,生意額可以說是不合理地好。蜜月期過去,現在生意額慢慢回復「正常」,經營下去還是要好好回歸本業,做好書店的業務。

我們開始嘗試辦各類活動,例如分享會,放映會等等,既是嘗試增加收入,也想建立書友圈。我們說過,「有地方就有人,有人便有可能性」。所以,我們有了地方,就要有人。

我們的活動最多不是書店常做的讀書會、簽書會,我們最多的是記者的分享會。我們會邀請一些知名度較高的行家前輩,來做半天店長,和顧客互動,然後店後就圍起來十多二十人,一起交流分享。每個星期六,都會有「客席店長」駐場,搞了六七次,反應也不錯。

分享會離不開一個主旨:在亂世中,如何自處?

對於香港人來說,這是個新課題。從來在香港生活都佷自由,很方便,很有效率,大部份人都沒有覺得需要去「學習」如何「自處」。

現在的香港,有各種「新常態」。如果你選擇適應,繼續生活,要習慣的可能是常常戴著口罩,出入食店商場要掃個健康碼(香港叫「安心出行」),食店都要在午夜前關門……諸如此類的小事,沒有甚麼大不了。但如果你重視自由公義,偶爾會懷緬過去的話,你會發現「新常態」會顛覆你以往的常識,改變你的品味,窒礙你的言語,令人變得無力。

很多事,要重新學習。


有機會讓人安心抒發心中所想,互相碰撞一下思想,大慨就是一個地方的價值。(圖:岑仔提供)

有兩次分享會,我的印象特別深,分別談了「新的身份」和「新的旅行方式」。

專做調查報導(香港有一說法是做「踢爆」新聞)的楊量傑,得過不少新聞獎。由於之前工作的新聞機構人事變動而離開。離開做了十年自己喜愛和有滿足感的崗位,言詞間會聽到他的不甘和遺憾。他在分享會說,要放下「記者」兩個字。是不是記者不是最重要,在做甚麼才是最重要。有人掛著「記者」的名,散播流言蜚語,郤不去專業地求證和對自己所說的負責。沒有「記者」的身份或職業,也不代表就要放下記者的腦袋,放棄對真相的追求,放棄對生活的觀察,減低對世界的好奇。

資深傳媒人區家麟,就以「肉身被困,內心自由」為題,分享他的新書《亂流》。他說,即使肉身不能去旅行,但透過書本,透過閱讀,可以成為「時空旅人」。他舉例說,就算你今天去了烏克蘭,但是你去不了2014年社會運動中的烏克蘭。就算你去了西藏,但是你回不了1968年文革時的西藏。透過書本,透過記錄,你可以。多年的旅行經驗,讓他領略到旅行前,要多多看當地的歷史文化,才能看穿時間的厚度,明白一切如何來到今天。

分享會上有人問,在亂世中真的只能說風花雪月嗎?如何在旅行中找意義?

意義不單在看世界,懂歷史,也在於把書本中的所讀所學帶到現實去觀察,求証,探索。知識逐點地連繫起來,成為一條線,成為一個網。

這些分享會都不是要談出一個甚麼的結論。漸漸亦明白,很多事不是可以談出來的。但有機會讓人安心抒發心中所想,互相碰撞一下思想,大慨就是一個地方的價值。

書店賺不了錢,賺了一個空間。

區家麟常用「潮池」來比喻人生的偶遇:

「潮起潮落,灘岸岩隙間,留下一彎又一彎小水池,潮池裏的小生命還未來得及相知,水漲浪高,又飄散於大海;我們可能在另一個潮池相遇,我們可能從此不再遇上。」

短暫的相遇,也許以後不再遇上,留下的痕跡卻可以此生不忘。

作者》岑藴華  人稱「岑仔」,做過記者,拍過紀錄片,開過咖啡店。自稱有理想沒才華,最近開了書店,努力在香港新時代好好活著。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