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文革無法消滅異議!四五民主運動直接衝擊毛澤東政權

  • 時間:2022-10-11 17:4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文革無法消滅異議!四五民主運動直接衝擊毛澤東政權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全票通過憲法,此圖為毛澤東,周恩來等人大代表寫票情景。(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然而中共內鬥卻成了四五運動的導火線。

寫這篇文章,是想告訴想再搞一次文革的獨裁者,即便毛澤東個人威權登峰造極,搞了十年政治運動,消滅或打壓了國內一切異已力量,但民心說變就變,七六年的天安門『四五事件』,宣告了文革盛極而敗。

十年文革又如何

1976年一月周恩來去世,引發持續不斷的紀念周恩來的民間活動,到清明節期間,升級為一場聲勢浩大的民主運動,這場運動的參與者們,不因貧困、饑餓或失業,而是基於心中的良知道義,憤而走上街頭、廣場,證明了中國人的良知不可能被中共的文革滅絕。

這場運動當時被中共定性為反革命政治活動,後來說成反抗四人幫的群眾運動,但實質上,它是直接衝擊的是毛澤東政治集團,它宣告文革中形成的以毛澤東為核心的政治集團失敗。北京,中央,天安門,文革旗手們,不再具有神性的光彩,中共政權被民間力量嚴重撞擊,造成無法修復的內損內巻。

親歷四五運動的王軍濤先生說:『對我而言,這個運動是政治上走向成熟的決定性一步。』『我完成了思想斷奶,不再迷信偉大領袖和共產黨。』(王軍濤:《我的四五運動》發表于《自由寫作》2011年4月號)

北京天安門從此不神聖

我清楚的記得周恩來去世的消息,是1976年1月的一個晨間新聞發佈的,我當時初中二年級,早起聽到這個消息,同學之間也在互相傳播,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心悸。

周在許多場合都優雅示人,所以在民間社會中,有好的名聲,其影響力僅次於毛澤東,但學校在周去世之後,並沒有組織紀念活動,或者說,是上級沒有要求底層學校組織悼念活動。

直到四月中下旬的某一個時間,學校突然組織全校師生收聽重要廣播,同學們都把凳子搬到學校院子裡,聽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特別廣播,原來北京發生動亂了,動亂地點就在中國的神聖之地天安門廣場。廣播裡特別點名一個『小平頭』,極為活躍,唯恐天下不亂,令我震驚不已。昨天我們還歌唱『我愛北京天安門,天安門上太陽升』,天安門廣場花如海歌如潮,是全國人民嚮往之地,今天的廣播裡,天安門廣場怎麼成了反革命分子鬧事之地,一群年輕人在那裡與黨中央對抗?

這是我生命中的第一次,對黨中央、對北京產生懷疑,但沒有一個人能夠與我交流,我也無法找到一個長者求教,我只知道,周恩來去世,引發了事端,北京天安門聖殿,在我心中崩塌了。

毛時代人們如何形成民間共識?

按理講,毛時代信息封鎖、封閉,整個國家的人民在政治上完全與黨中央保持一致,上面說什麼,下面信什麼,怎麼可能與黨和政府對抗?四五運動數以十萬人參加,年齡主要是青少年,發生地主要在大城市,回顧這場不期而至的政治運動,有兩個問題需要深思,一是文革十年,充分的洗腦,瘋狂的崇拜偉大領袖,結果卻形成了一場政治風暴,直接衝擊毛澤東政治集團;其二,無知識份子『啟蒙』,更無國外敵對勢力幕後指使,在通訊極不發達,更無網路的時代,人們如何形成共識,進而形成政治運動?

其實是持續的內鬥耗盡了中共的能量,毛本人的威權在林彪事件後也受到嚴重的影響,江青等人違背常識的極左,批林批孔,接著批周公,人們開始無法容忍。

流亡海外的中國民主黨主席王軍濤先生親歷了四五運動,他在上述《我的四五運動》中說,四五運動真正的開始在南京:

『(1976年)3月5日和3月25日《文匯報》兩次發表批鄧報導,不點名地指責周恩來是最大的走資派,扶植和包庇鄧小平。距離上海很近並與上海關係不好的南京民眾立即舉行抗議。南京大學的學生李西林等應當是四五運動發動者。3月21日起,南京大學學生就質疑和抨擊《文匯報》和上海批周的做法。3月29日,南大的學生又把大標語寫在南京開往各地的火車上,引發全國回應。

北京3月 30日,全國總工會理論組曹志傑等人張貼署名大字報,將曲折表達的政治抗議轉為公開抗議活動,揭開首都四五運動的序幕。』

此時的人們出現了『逆向』讀報現象,並不順從黨報的報導,更不依據其報導傾向來定是非或政治正確與否,而是根據自已的常識判斷,報紙不按照民意來報導,報紙就有問題,報紙有問題,我們就抗議,這樣的邏輯導致了民主運動興起。

當時的讀者發現,人民日報和新華社不報導全國各地的悼念活動,3月5日上海文匯報轉發新華社紀雷鋒的報導,報紙刪除了周恩來為學習雷鋒的題詞,接著,三月份的文匯報頭版顯著位置發文不點名批判鄧小平,同時影射是「周恩來要把鄧小平扶上臺」。

中共主流媒體一系列反常操作,激怒了對周恩來懷有好感的市民與學生,所以才有南京的學生、工人首先上街對中共文宣部分進行抗議,紀念周恩來。街道張貼的標語主要有「誰反對周總理就打倒誰」、「揪出《文匯報》黑後臺」等大標語,抗議運動由此傳向全國。

清明節前最早到天安門廣場敬獻花圈的是北京市牛坊小學的學生(3月19日),他們完全是基於對周的一份樸素情感,但後續的發展,政治性就隨之強烈,廣場成為市民、工人與學生的示威中心,大量的詩歌、標語出現在廣場上,著名的詩句有:『欲悲聞鬼叫,我哭豺狼笑,灑淚祭雄傑,揚眉劍出鞘。』這首《揚眉劍出鞘》是黑龍江建設兵團的工人,叫王立山,當時23歲,回到北京就參加了『四五』廣場運動。這場聲勢浩大的政治運動,從參與者的廣泛性可見其全民性。

「四五運動」反的是毛澤東政治集團

張樹林在《四五英雄王軍濤》一文中引述劉傳新(時任北京市公安局局長)的話:『這次有個特別明顯的特點,即他們的矛頭非常集中,各類演說、詩詞、悼詞、小字報、傳單、字條、口號都集中攻擊毛主席、攻擊毛主席為首的黨中央,這麼多講話、文章,就是不批鄧,(有的公開擁護鄧)不提走資派—-』,這篇文章中還寫了一個細節:廣場上有人大罵江青,嗓子都罵啞了,也無人過問。

這些資訊彙報給毛澤東,搞學生運動、群眾運動出身的他,沒有對參與廣場運動的學生與群眾祭出殺手鐧,只是要求批評改正。當局對這次廣場運動的定性是反革命政治活動,對部分參與者拘審,四人幫倒臺後,改變為反對四人幫的群眾運動,參與運動的人們成了反四人幫的政治英雄。

四五運動是終結文革的收官之作,毛澤東集團掀起的群眾運動,最終反噬自已,這場偉大的民主運動促使毛澤東與四人幫切割,扶持華國鋒主政,四五運動,隱性地影響著中共的政局,甚至影響了歷史走向。

作者》吳祚來  專欄作家,獨立學者,八九六四最後一批撤離廣場,原中國藝術研究院雜誌社社長,因零八憲章第一批簽名被免職,現居美國。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