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在台生活多面睇(下)

  • 時間:2023-04-23 22:3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在台生活多面睇(下)
台灣盛行宮廟文化,這種傳統信仰已形成台灣人生活的一部份。圖為今年2月白沙屯媽祖鑾轎來到台中大甲鎮瀾宮廟前,衝入廟內停駕形成難得的「雙媽會」。 (中央社資料照片)

筆者在前文寫了不少台港生活上的異同之處,也分析了台灣一些文化的優劣之處。在這系列文章的最終篇,我想再向讀者們分享一下本人對台灣生活的一些觀察。

宮廟文化

與香港不同,台灣盛行宮廟文化,以道教為本的民間宗教在台灣各地落地生根,形成台灣別具特色的宗教文化。據數據統計,台灣全國的宮廟數量甚至比
便利超商還要多!對比起香港人通常只會去一些出名的大廟,例如黃大仙廟、車公廟、寶蓮禪寺、天后廟等,台灣的宮廟深入到每個巷弄,「梗有一間係你左近」。筆者曾就讀的林口師大僑先部,附近便有四間寺廟圍繞校園。而搬離僑先部的新居,附近的巷弄亦有不少大大小小的廟宇,而台南、高雄、屏東等地的宮廟密度更是比北部更甚。

筆者對這種宗教文化一直非常感興趣,而台灣本地的民間宗教異常繁盛,甚至衍生了80至90年代的「求明牌」風氣,這對筆者來說可是匪夷所思的迷信呢!香港的「觀音借庫」也有異曲同工之妙,嶺南民間有傳說指出在南宋期間,觀世音菩薩報夢父老,謂要福惠眾生,將於每年正月廿六「開庫」, 救苦救難,協助民間渡過經濟困難。而這個民間信仰在香港十分蓬勃,每年正月二十六日各大觀音廟都車水馬龍,信眾都早早排隊務求搶到頭炷香,筆者家母亦每年風雨不改地前往觀音廟為全家祈福希望經濟有所好轉,這也象徵著香港人對美好生活的盼望吧!

醫療制度

台灣的健保制度常常被香港人用來與香港等的公立醫療制度作出比較,筆者也說說本人在台灣期間對台灣醫療系統的體驗和經歷吧!筆者身體不太好,常常需要進出診所,亦要定期拜訪專科醫生,因此在我來台前也十分擔心本人的醫療問題,因為在香港公立醫療系統中,輪候專科醫生是數以月計的長久等待,有時可能甚至要等待超過一年才可見醫生一面,筆者也嘗試過這種漫長的等待,當然也明白其中的苦楚。而在台灣領到健保卡後,我的心頭大石才緩緩放下。我去拜訪專科醫生只需事前幾天前往預約便可,當天的輪候時間亦非常快捷,醫生們亦不像香港公立醫院的醫師般「光速」看病,亦會耐心地解釋病況用藥以使病人安心。而無論在醫院或是診所,診療費亦非常親民,健保用藥亦非常優良,不似香港的公立系統般,有些較好的藥並沒有政府資助需患者自費。我曾聽過有人評論台灣健保系統是一個社會政策奇蹟,我認為這樣說並不為過。

筆者在台的時間漸漸地經歷到不少台灣的風土人情,亦慢慢學懂和明白一些台灣的本地文化背後的底蘊和歷史,這些經歷使我更好地認識和融入台灣這個看似和香港相近,但實質上大大不同的文化地區。筆者希望我們這群在台港人終有一日可以真正融入台灣社會這個包容又精彩的大家庭,並真正為台灣社會作出貢獻。

【延伸閱讀】

--在台生活多面睇(上)
--在台生活多面睇(中)
--在台生活多面睇(下)

作者》阿朵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