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我們是最後一代!蓋棺香港民主選舉

  • 時間:2023-05-14 14:3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我們是最後一代!蓋棺香港民主選舉
香港立法會換屆選舉點票資訊站(立場新聞2021年資料照)

去年5月疫情期間,上海警察強拉一名青年到方艙隔離時威脅:「如果你拒絕被轉運,將會受到治安處罰。處罰以後,要影響你的三代!」青年淡然回說:「我們是最後一代,謝謝!」這句極悲涼的話,表達了對現在的反感與對未來的絕望,面對極權剝削,不再繁衍後代成為最後的反抗。近日有中國藝術家以此創作題為《宣言》的展品被禁,這句話再被炒熱,諷刺的是在此前不久,聯合國人口基金公布年度「世界人口狀況」報告,香港奪得「世界第一」,成為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地方。

「我們是最後一代﹗」在香港不是「宣言」,而是行動,不生育或許是港人集體作出一場非政治性的政治抗爭。自2021年起,香港「完善選舉制度」以來,民主政制全然崩盤,近日推出「完善地區治理建議方案」為這齣鬧劇拼上最後一塊拼圖。特首與立法會選舉制度如何「完善」,坊間已有大量文章論述,本文在此不贅,筆者希望對照四十年區議會選舉的變更,「概觀/蓋棺」香港的民主政制發展。

88直選 vs 88席選

「爭取88直選」是上世紀八十年代香港人的集體回憶,當時民主派要求港府在1988年立法局選舉中引入直接選舉議席,四十多年後終於「成功爭取」,不過是區議會直選只有88席。新制度下,區議會直選議席將大減至兩成,由現在的452席削至88席,其餘八成議席分別由特首委任,以及由分區委員會、地區滅罪委員會及地區防火委員會(簡稱「三會」)投票產生。所謂的「三會」,簡單說就是由100%政府委任的公職人員組成的半官方組織。

「88席選」的背後,是把承載了香港民主派數十年來在體制內爭取的寸進付之一炬。翻查香港立法會1996年9月一份題為「八十年代以來香港的政治發展」報告,當中一段寫到:「1982年,香港的民主進程邁進一步。是年,本港首次舉行區議會選舉。全港18個區議會三分之一的議員共132人,由選舉產生。」1982年區議會議席490個,官守議員166個、政府委任議員135個、由鄉事派代表出任的當然議員57個,直選議席佔總體近三成。事實上,自首屆區議會選舉後已不設官守議席,除97年回歸那屆全數議席為委任議員外,1999年、2003年與2007年三屆維持102席委任議員,2011年降至68席,2015年取消委任制,除27個當然議席外,其餘議席均由單議席單票制直選產生。

根據港府建議,重組後的區議會有470席,除保留現時27個當然委員議席外,委任議席復辟,佔179席,「三會」投票選出176席,直選88席,三者議席比例約為「4:4:2」,民主成份比首屆區議會還要低。

由重振各級議會到參選「過三關」

香港《基本法》45條列明﹐「行政長官的產生辦法根據香港特別行政區的實際情況和循序漸進的原則而規定,最終達至由一個有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按民主程序提名後普選產生的目標。」普選是中國對港人莊嚴的承諾並載於《基本法》內,為此香港民主派數十年來高舉「我要真普選」的旗號,爭取民主政制改革。2010年時任特首曾蔭權提出2012年政改方案,香港民主黨派就支持與否鬧得幾近決裂,有人認為早於2007、2008年就要落實特首與立法會雙普選,拖拉至2012年仍在小修小補,實在難以妥協,一旦支持便是出賣選民,最終民主黨在極大爭議聲中投下贊成票,令議案在立法會有足夠票數通過,亦即後來俗稱的「超級區議會方案」。

現在港府修改區議會組成及選舉辦法,有人認為區議會在各級議會中屬末流,相比早前特首與立法會選舉的倒退,只是微不足道。事實並非如此,2012年政改方案通過有三大重點,令區議會的組成能牽一髮而動全身,直接影響各級議會的選情:1.政府以取消區議會委任制換取民主黨支持政改方案,2015年後區議會不設委任議席;2.立法會由60席增加至70席,新增10席由地區直選與功能組別區議會界別均分,當中功能組別5席全歸區議會界別,參選人由區議員提名,全港選民投票選出,因此有「超級區議員」的稱號;3.特首選委會由800人增至1200人,四大界別各加100人,當中政界新增名額大部份由區議員擔任。

原本在恆常的政治生態下,按過往選戰紀錄,民主派與建制派的支持者若為六四比,六成支持民主派,四成是建制派的鐵票,但礙於整體選舉制度設計向建制派傾斜,除非民主派能在直選中壓倒性大勝,否則當時普遍分析認為即使政改通過,民主派亦難以在各級議會取得話語權。不過,香港人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創下奇蹟,近300萬登記選民投票,投票率達71.2%,創下香港史上最高紀錄,民主派在是次選舉中奪取九成議席。

現在回看如果沒有政府高壓介入,強推《國安法》,羅織莫須有的罪名打壓異己,19年區議會大勝後,引發的連鎖效應或令民主派在立法會直選與功能組別破天荒取得主導權,甚至在特首選舉中因選委人數激增而有望左右大局。然而,歷史沒有如果,今天香港遑論重振各級議會,連參選區議會亦要「過三關」,有意角逐直選人士須獲當區50名選民提名,並經「三會」每個委員會各3名委員提名,最後通過由政務司司長任主席的區議會資格審查委員會核准,確認愛國愛港方可參選。

間接委任非間選 區會已無真選舉

至於176個僭建出來的「三會」投票產生議席,有意參選者要取得三會各3個提名,同樣經資格審查後由只有約2500名「三會」委員投票選出,而這二千多名委員中,竟有近300人是在2019年區議會選舉中的敗選者﹗另外,港府欲偷換概念,把這176個議席說成互選、間選,然而「三會」委員並非選舉產生,由他們投票成為區議員者,充其量只能說是間接委任。簡單來說,即是由政府委任的委員,再去委任一批人出任區議員,當中絕無民主選舉成份,將之稱為「選舉」實屬混淆視聽。

更荒謬的是區議會自1982年後,已不設官守議員,新制度下區議會主席由當區民政專員擔任,有權制訂會議常規。與此同時,區議會改制後將引入區議員履職監察制度,無故缺席會議、不履行區議會主席指派的工作等,經調查後可被處罰,嚴重者會被停職。區議員由民意代表變成政府傀儡,監察政府職能蕩然無存,區議會歷經40年演化,終在2023年名存實亡。

香港民主派代表人物司徒華的回憶錄取名《大江東去》,近日重讀百般滋味在心頭,每天看著當權者如跳樑小丑般賣力演出,不禁悲從中來。民主派從前經常說,香港民主進程一步一腳印,無數人曾經在體制內爭取民主,你說要尊重《基本法》規定,那麼便按法律條文行事;《基本法》承諾循序漸進達至普選,那麼便在選舉中寸土必爭。誰會想到獲民意授權,在區議會選舉大勝會成為民主派的催命符,曾經站在最前線為香港民主付出的或被關押或已流散。我們眼巴巴看著社會不公,民主倒退,當權者公然踐踏法律,而這個法律還是他們自己制定。今天香港民主之路看似走盡,大江東去,人生空漠,莫過於此。

這是我們最後一代,不要以為一切會回來。

作者》余知宜  在香港從事傳媒工作二十多年,走訪社會各界,目前在台,不忘記者初心。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