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10/5登場 精選2作品向胡台麗致敬

  • 時間:2023-09-06 22:5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10/5登場  精選2作品向胡台麗致敬
第12屆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展大使陳潔瑤(右)與策展人司黛蕊(左)同台,為影展開跑造勢。(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提供)

亞洲歷史最悠久的國際民族誌影展,為雙年展形式,今年將於10月5日至9日登場,精選31部國內外精彩紀錄片放映,同時放映《遇見尚‧胡許》與《愛戀排灣笛》,兩部片,緬懷及感念於去年辭世的影展創辦人胡台麗導演。

台灣國際民族誌影展創始於2001年,20多年來致力推廣來自台灣本土和世界各國優秀的民族誌影片,介紹人類學家所關注的多元議題,與其田野調查工作,呈現了影像作為媒介在民族誌的實踐與突破原有界線,也以廣義的立場,募集包含以文化敏感度和歷史脈絡、描繪部落或社區的紀錄片。本屆影展主題為「媒介/記憶」,在家族、部落、或國家中代代相傳的故事,和其用以流傳的媒介密不可分,更是集體的記憶。

今年影展由策展人、中研院民族所研究員司黛蕊Teri J. Silvio教授,與來自各領域優秀專業組成的選片團隊,精選出31部,探討主題包括:「焦點導演(世界/臺灣)」、「歌舞的傳統媒介:保存與創新I」、「歌舞的傳統媒介:保存與創新 II」、「世代傳承:物質媒介與記憶」、「傳統媒體/新傳媒/自媒體 」、「民族誌紀錄片及其不滿」、「家在何處」、「衝突中的家園與社群」。

司黛蕊Teri J. Silvio表示,今年有滿多世界各地的導演投稿他們所關注的議題,有群體、部落的記憶,很多作品都很有趣。今年還有一些新媒介參展,比如動畫或直播,來記錄自己的民族跟歷史,也有年輕人在學習傳統媒介在講新的故事,以及文化的改變。另外,這次也首度有動畫片入圍《艾卡涅:水下奇緣》。

入選本屆影展台灣導演的作品關注的面向同樣多元,例如古少騏紀錄客家音樂大師一生《客家說唱一甲子:徐木珍》,透過紀錄片,希望讓大家正視客家語言的流失;李立劭關注桃園航空城議題的《記憶家園》,傳達代表著台灣記憶,和家的記憶如何保留下來?莊麗華拍攝的《月亮・男人》,講述台灣經濟起飛之際北上,辛勞又冒生命危險打造101的阿美族工人的今昔生活,莊麗華表示自己有很多阿美朋友在101工作,感謝21年前50多位辛苦的部落男人們的付出,她想拍出時尚101建築背後,工人們的心酸和努力,現在他們在部落中各個年老歸鄉,感念他們,並紀錄呈現給大家看。拍攝原住民部落巫師傳統信仰故事《夢洄》蘇弘恩則表示,很感謝入圍,也希望傳統的部落巫醫文化能被更多人看到,

本屆影展還特別邀請到金馬導演陳潔瑤擔任「民族誌影展大使」,首度擔任影展大使的她,紀錄片作品也曾入選播映,這次力挺宣傳有如「回娘家」!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