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引進印度移工引反彈? 專家憂台灣還沒準備好

  • 時間:2023-11-24 08:0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念宜
引進印度移工引反彈? 專家憂台灣還沒準備好
勞動部日前針對網路大量傳播正府將引進10萬印度移工假訊息進行澄清。(勞動部粉專)

11月10日,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台灣即將聘用多達10萬名印度移工,最快今年12月兩國就會簽署勞務合作備忘錄(MOU)。消息傳回國內,輿論沸騰,即便勞動部多次澄清,外電所謂的「立即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純屬虛構,依舊無法消除民眾的疑慮,民眾甚至將在12月3日上凱道抗議。記者採訪在台印度人、現正聘用印度人的台灣人、移工團體、印度研究學者等人,探詢他們對這波反彈聲浪的觀察,以及台灣引進印度移工前須盤點的問題與挑戰。

歧視言論已傳回印度國內 在台印度人替台灣憂心

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副教授方天賜:『(原音)坦白講,對廠商來講要引進的是所謂便宜的勞動力,可是,過來的是活生生的人啊!』

引進移工和進口貨物不同之處就在於「移工是活生生的人」,這也使得引進移工的爭議更複雜難解。

隨著台灣有越來越多企業反映招工困難,開放引進更多移工的聲浪可說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對台灣政府的確產生不小的壓力。

今年9月,印度英文媒體「印度斯坦時報」(Hindustan Times)率先披露,印度正在與台灣洽簽勞務合作備忘錄(MOU),印度可望成為台灣最新的移工來源國;不久,11月10日,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Bloomberg News)報導,台灣即將聘用多達10萬名印度移工,最快今年12月就會簽約。

消息傳回國內,輿論沸騰。即便勞動部多次澄清,外電所謂的「立即引進10萬名印度移工」純屬虛構,政府將抱持循序漸進、穩健務實的態度,審慎規劃開放引進印度移工相關事宜,這樣的說法依舊無法消除民眾的疑慮,各種種族歧視言論也甚囂塵上,甚至有網路文章標題就寫「開放10萬印度移工,台灣要變性侵島!?」

來台30多年的印度籍口譯員李眉君說,聽到這些歧視言論,不只她自己很傷心,印度社會對台灣的印象也有所改觀。她說:『(原音)現在印度那邊也有一些影片或新聞出來說,如果台灣人對印度人的看法是這樣子的話,那我們還要讓我們的印度人去(台灣)嗎?他們到(台灣)那邊,他們的生命安全嗎?本來在疫情之後,外國人、其他國家對台灣的印象一直都很好,因為台灣幫助了這麼多人,而且台灣在整個疫情的時候幾乎兩年過了正常的生活,其他地方都鎖國,所以印度對台灣都是非常正面的印象,一直到現在,整個我們過去兩三年的努力,我們培養出來的這個名譽全部都要泡湯了,我快哭出來了!』

連一個相關系所都沒有 學者憂台灣不懂印度 未來誤解會更多

國立清華大學印度中心副主任方天賜認為,台灣民眾有這些恐懼、不安,其實代表的是台灣社會對於印度整體的認知很有限,雖然台灣和印度時差只有2.5個小時,可是心理距離非常遙遠。

泰國研究學者洪銘謙也指出,台灣對印度不了解的程度,和台灣20年前對東南亞的想像很類似,可見台灣亟須建立認識印度的知識體系。他說:『(原音)問題就出現在於,台灣目前懂印度的人太少了,懂他們的語言的人也不夠多,而這樣會造成台灣對他們的了解程度過低,當問題發生,如果我們不想遇到的狀況真的發生,或文化上的衝突的時候,可能會造成我們台灣人對印度人的偏見,然後使得我們又會加深我們對它(印度)的誤解,這才是最最最令人擔心的部分。』

洪銘謙和方天賜都提醒,印度文化、語言、宗教習俗都非常多元,引進印度移工之前,台灣必須先準備好相應的人才、知識、生活空間。就語言來說,除了英語,印度當前有多達22種的官方語言,並沒有統一的國家語言,其中,印地語(Hindi)是目前印度最多人使用的語言,但整個印度也只有大約4成人口通曉印地語。可是,台灣高等教育機構中,連一個印地語或印度研究相關科系都沒有。

李眉君也感嘆地說,台灣會印度語言的人非常少見,人數可能一隻手數得出來。來台30多年來,她只見過一兩位台灣人會印地語,但能力並沒有到達可以工作的程度。不過,她強調,印度人從小在多語環境長大,她對印度人學語言的能力和速度有信心。當她得知台灣引進移工目前幾乎沒有設立語言門檻的時候,她反而大吃一驚地說「這是真的嗎?」

至於印度勞工的工作能力和態度到底如何?目前在印度有一間手蓋印布縫紉工廠的台灣人徐宜君表示,根據她走跳印度將近20年的經驗,她發現印度勞工有兩大特性,第一,只要給予清楚的指令,通常能按部就班完成工作任務,也就是說「一個口令、一個動作」,不太會舉一反三,但也不太會討價還價,算是滿配合管理階層的工作風格;第二則是職場忠誠度高,只要不過度虧待,印度勞工換工作的頻率不高。她說:『(原音)其實他們一份工作做下去,很少會換下一份工作,比如說我之前在飯店住了15年,你可以永遠看到就同一個人在打掃,永遠看到同一個人在負責花圃,在餐廳幫你點早餐的永遠是那兩位,晚上幫你點晚餐的永遠是那兩位,這麼多年來他們都在那裡,所以其實在忠誠度上,我覺得其實印度勞工他們對工作忠誠度是很高的,他們不太會換工作。』

政府決策太倉促?國人醞釀遊行抗議引進印度移工 

撇除對印度的刻板印象,其實有不少民眾質疑的是,政府決策程序過於倉促。

由於依照《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實施要點》規定,全國性選舉投票日前60天,民眾不能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進行連署提案與附議,但是政府打算趕在年底前和印度簽MOU,輿論攻擊政府是不顧民意硬幹到底,因而出現「反對增加印度移工國」Line群組,成員多達四、五千人,此外,民眾還開設IG 、臉書粉專等民間串連平台,更將在12月3日上凱道遊行抗議,四大訴求包含「反對增加新移工國,要求政府協議流程公開透明」、「正視女性安全問題,要求政府不以歧視字眼迴避」、「解決失聯移工數量,要求政府修訂移工管理專法」、「改善台灣勞動環境,要求政府根本解決缺工問題」。

曾在駐印度代表處工作6年、從事印度研究大約25年的方天賜表示,從外交、經貿交流方面來看,印度成為台灣新一個移工來源國,這樣的政策方向其實沒錯,符合雙邊利益。據媒體報導,其實早在2017年,當時的駐印度代表、現任外交部次長田中光就透露台灣、印度雙方正在協商移工引進事宜,所以,這件事其實已經研議很久了,並不是天外飛來一筆。不過,從民眾的反應來看,政府最好是別太心急,應該努力進行社會溝通,公布完整的配套措施,和民眾建立信任,政策的推行才可能更順利。他說:『(原音)民眾現在比較質疑的就是說,因為政府已經說年底要簽了嘛!可是,我們並沒有看到一些比較明確的執行細項,所以,我還是建議說,那也許這個事情就是急不得,我們可以慢慢地、按部就班先開放部分的產業,比較小規模的,另外在這個過程中可能就是有所謂的滾動式修正,另外,我也會建議政府可能可以在這個擬定政策的過程中,多諮商一些譬如說在印度工作過的台商啊等等,甚至可能也可以就教於其他東南亞國家,過去像這種所謂仲介機制怎麼去改善,就是說集思廣益、群策群力,這樣的話,可能會讓這個政策不要一開始貿然推出,然後收到很多的阻礙之後,那可能反而對長期發展會有比較負面的影響。』

壹零玖伍移民工文化協會秘書長江彥杰表示,希望政府開放新的移工來源國之前,一定要更審慎思考,因為站在移工團體的立場來看,在台移工還有不少困境沒有獲得妥善解決,實在不可忽視。他說:『(原音)對於開放新的來源國這件事情,其實都要更謹慎思考,因為我們既有4個(移工來源)國家,其實本來就已經有很多問題是還沒有去處理好的,仲介費濫收的問題呀,或仲介管理制度的一些缺陷也好,或是一些雇主苛刻的狀況也好,或者說移工不願再來台灣,就是勞動環境太差了嘛!或是待遇不夠好,移工不願來台灣,這個部分其實我們是還沒有改善的,但是我們就貿然地開放一個新的國家,其實只是讓問題更增加,或是讓我們可能要適應一個新的國家的這個適應成本丟給社會 ,這樣貿然開放可能會產生蠻多衝擊的這樣子。』

為什麼台灣對原有移工來源國越來越沒有吸引力了?不斷引進移工到底是解決缺工?還是飲鴆止渴?台灣整體社會準備好引進印度移工了嗎?從政府到民間,懂印度文化、語言的人夠多嗎?各種宗教信仰(伊斯蘭教、印度教、錫克教等)空間夠多嗎?仲介制度能如何改善?如何減少失聯移工問題?台灣在開發新的移工來源國的同時,恐怕還有很多問題待解。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