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中國社會亂了 每天爆發快500起抗爭

  • 時間:2024-02-02 18:5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陳國維
中國社會亂了 每天爆發快500起抗爭
中國社會每天平均至少發生約500起群體抗議事件。(央廣資料照)

中國社會爆發群體抗爭事件逐年飆升,從一年幾千起、幾萬起,到現在至少10幾萬起,統計推估,中國現在平均每天會發生快500起抗議事件,因此,學者認為,類似白紙運動的大規模抗爭,隨時都可能再次上演。

30年間抗爭數飆升20倍 徵地拆遷衝突最多

在中國發生白紙運動後,國際間更加關注中國社會的紛亂,但統計顯示,中國的群體抗議事件量,在30年間持續上升。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柳金財指出,相關事件在1993年有8,700起,隔年就達到1萬起,2003年來到6萬起,2009年超過9萬起;在《2013年藍皮書》則提到,中國每年群體性事件可能多達10幾萬起。

柳金財說,2014到2016年應是中國社會抗爭程度明顯高峰之際,後來隨著黨國機器對訊息控制變得更加嚴格和封閉,各界從2019年起,也較難再蒐集到維權相關新聞,但因當前中國經濟與社會亂象持續擴張,衝突事件更為頻繁,一般推估,每年發生的群體事件將高達18萬起,相當於平均每天至少發生493起抗爭事件。

統計分析,這些群體性抗爭事件的形成原因,以徵地拆遷衝突、環境污染衝突,及勞動爭議為主,其中,有近半數都和徵地拆遷有關,比例最高。柳金財:『(原音)涉及到徵地拆遷引發的抗爭高達50%左右,環污跟勞動權益將近30%,可以說中國整個社會的風險、社會的抗爭,從農村轉向城鎮。』

壓制人民 比對抗境外勢力還狠

柳金財指出,中共的維穩費在全國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占比逐年提高,甚至數十年來都高於軍事費用,透過壓制公眾維權抗爭事件,維持中國社會及黨國體制的穩定,顯示黨國面臨國內外安全風險,必須編列巨額國防費及維穩費來監控公眾,但在這樣的獨裁統治下,引發更大的社會衝突,顯然「人民內部矛盾」比「敵我外部矛盾」還要強烈。

柳金財:『(原音)如果從這個角度來看,在維持內部的秩序穩定花的錢,比對付境外敵對勢力還要高,所以用一句中國大陸常說的說法叫「人民內部的矛盾高於敵我之間的矛盾」,所以中國大陸是一個風險社會。』

他也提到,疫情期間,中國社會基層群眾性自治組織居民委員會,或村民委員會社區管制權力無限擴張,激化公眾與地方政府間的衝突,當局通常會處罰帶頭示威者,但參與者未必人人都會被判刑,而在如此嚴厲鎮壓下,社會抗議仍不時發生,代表已經不只個別企業或官員貪腐問題,而是整個政治和社會制度的問題。

防範非政治性抗議變調 習近平憂「顏色革命」

柳金財說,中國的群體性抗爭關於政治異議行動較少,會讓公眾產生相對剝奪感而憤怒的社會抗爭較多,但基於當時在白紙運動,有群眾已經指向「習近平下台、共產黨下台」的政治訴求,也讓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嚴加防範非政治性抗議會轉變為政治性運動的情況,避免出現「顏色革命」。

柳金財:『(原音)習近平在政治局開會的時候,特別講到說要防範跟化解政治風險,尤其及時消除各種政治的隱患,防止非政治性的風險化為政治上的風險,所以可以看得出來,如果轉變為政治性的,可能這個矛頭就是指向習近平個人,還有中共本身的黨國體制。』

預期抗爭有增無減 續航力不高

柳金財分析,外界目前對於中國社會情勢,存在截然不同的對立觀點,有些人認為,中國今年有發生民變或政變的可能性,但也有一部分的人覺得,中國社會大部分的抗議都非常分散,當局也致力避免抗議事件跨區發生或跨種族連結,因此,幾乎不太可能會發生足以動搖黨國統治合法性基礎的動亂。

他表示,中國的抗議事件確實具有幾項特性,包括整體上規模不斷擴大,可是少有跨階級、跨議題、跨區域的串聯抗爭,而抗爭主題多為社會弱勢權益、爭取生存權,對象大多針對地方政府,但抗爭團體缺乏組織,難以持續抗爭,主要動機是基於追求經濟利益,而非懷抱政治改革動機。

柳金財評估,將來類似白紙運動的大規模柔性抗爭,仍可能會發生,非法集資引發存戶抗爭的金融事件,及工人的集體抗爭運動也將有增無減,中共若不主動改革政治體制,而是持續壓制人民的民主化訴求,政權將無法永續。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