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事實與偏見(上)

  • 時間:2024-04-27 20: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事實與偏見(上)
許多車友認為交通法規對大型重機充滿偏見。圖為大型重型機車經營同業全國促進會去年在交通部旁舉辦陳抗集會,為機車爭取路權。 (資料照片:中央社)

由香港來台求學,最近筆者重回了大型重型機車的生活。過了兩年,台灣政府對於重型機車的未來規劃與現況都似乎沒有做出什麼改變和改善。筆者想在這篇文章中探討到底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機車汽車不平等的道路環境。

在台灣生活了4年的筆者清楚明白,機車不僅是通勤的便利工具,更是生活的一部分。然而,在眾多摩托車中,對於大型重型機車的使用者,政府似乎有著明顯的偏見。這種偏見從何而來?它是如何透過政策和官方敘述,進一步影響社會觀感的?

根據官方統計,摩托車的違規行為遠低於汽車,儘管摩托車總量超過汽車。但大型重型機車因為體積和速度,經常被視為更危險的存在。在交通政策的制定上,這種印象被進一步強化,而實際上,大型重型機車在道路上的肇事率並不比其他車輛高。

政府在評估交通政策時,常常根據「事故率」而非「肇事率」來進行分析。這種方式將重型機車出事故的可能性高於其肇事的風險,這種不公平的統計方法導致了對重型摩托車騎士的污名化。

大型重型摩托車因為運行速度快、體積大,更容易在統計數據中凸顯出來,尤其是在交通事故中的可見度更高。這種顯著性給政府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得他們在制定政策時,更傾向於限制這類車輛,而非尋找提高道路安全的全面解決方案。

政府在面對大型重型機車時,往往採取更嚴格的管理策略。例如,對於重型機車的國道通行權,政府常以較高的違規比率作為不開放的理由,這忽略了重型機車騎士可能具有更好的駕駛技能和安全意識。

在官方的宣傳中,重型機車經常被描繪成違規和事故的主要原因,這種敘述忽略了道路基礎建設和駕駛培訓制度的不足。這種負面形象的積累,進一步加強了社會對重型機車騎士的負面看法。

台灣過去長期的威權統治歷史對當前的交通政策仍有影響。在威權時期,政府為了維持秩序,對摩托車騎士實施嚴格的管理,這種過往的政策在民主化後,仍然對重型機車在台灣造成許多限制。摩托車不僅是交通工具,更是無數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尤其是大型重型機車,因為其獨特的駕駛體驗與文化象徵,吸引了一群忠實的愛好者。然而,這些騎士卻常常面臨來自政府的偏見,這些偏見源於何處?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

作者》小蟻人 香港大學生。參與反送中運動,目前在台。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