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立陶宛總統對臺過激言論下重手 學者:選戰措辭與策略

  • 時間:2024-05-11 18:47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立陶宛總統對臺過激言論下重手 學者:選戰措辭與策略
立陶宛威爾紐斯大學傳播學者維克托(Viktor Denisenko)

立陶宛12日將舉行總統大選,臺灣中國議題再度成為立陶宛總統大選的焦點。這次選舉有八名候選人競逐大位,現任總統瑙塞達(Gitanas Nausėda)在民調中領先,緊追在後的律師維格列(Ignas Vėgėlė),現任總理希莫尼(Ingrida Šimonytė)分別位居二、三。立陶宛挺烏克蘭立場鮮明,因此國防策略大致相似,但對臺、對中,外交政策卻大相逕庭。央廣獨家訪問威爾紐斯大學(Vilnius University)傳播學系教授維克托(Viktor Denisenko),他強調有關瑙塞達對臺的過激外交言論,是種「選戰措辭與策略」,用來吸引主張改善與中國關係的人,擴大自身的支持基礎。

2021年立陶宛與臺灣經過長期討論下,以臺灣名義在立陶宛建立代表處,此舉引來中國召回大使,並自降代辦等級。立國政壇也不斷在「穩固與臺灣關係」與「恢復中國關係」天秤兩端有著激烈討論熱戰。

尋求連任的現任總統瑙塞達,與現任總理希莫尼的執政保守派間立場相左。瑙塞達認為有必要改變臺灣代表處的名稱,藉此進一步恢復與中國關係,總理希莫尼與挺臺立場鮮明的前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助理秘書長耶格林斯卡斯(Giedrimas Jeglinskas)則反對更名,更要積極維護與臺灣的關係。

雖然選戰期間,有著恢復與中國政治、經濟交往的聲音,並且藉此犧牲臺灣,但維克多指出,對臺、對中外交政策要做任何的實際變化,都超出總統單一職權,他強調立陶宛政體總統權限有限,總理擁有更多實權與影響力,這樣的言論怎麼看都是為求連任的瑙塞達的選戰策略。

維克托也表示,立陶宛對臺灣持正面的態度與看法的人為數較多,關鍵就是源於歷史經驗,尤其是在立陶宛被蘇聯強佔長達半世紀之久。他解釋立陶宛在民主與自由信念下,走出蘇聯的環境,這種價值觀,在立國的政治制度和政治精英中仍然相當強烈。身為人口僅300萬人不到的國家,立陶宛人多半覺得當大型威權主義國家試圖壓制一個小型民主國家與政體時,人民會有民主惜民主的感覺。雖然偶有雜音,但社會不會極端分裂,大多人還是支持民主與自由的政體,也因此挺烏克蘭與臺灣的立場普遍獲得支持。(央廣記者曾偉旻立陶宛採訪報導)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