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獨家/臺打造全歐最大垂直農場 立陶宛合作創新農業之光(影音)

  • 時間:2024-05-24 14:06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獨家/臺打造全歐最大垂直農場 立陶宛合作創新農業之光(影音)
蔡蕊帆(中)將爸爸在桃園的垂直農場經驗導入立陶宛當地農企業,打造全歐規模最大的蔬菜垂直農場。(圖:Rti)

臺立兩國攜手新型態農業科技合作滿一週年,中央廣播電臺獨家前進立陶宛,前往源鮮集團位於該國首都維爾紐斯,堪稱全歐洲最大的智慧垂直農場。結合臺灣先進光電與水耕技術,與立陶宛創新創業精神,與當地超市集團合作,成功建立臺灣與立陶宛在農業科技領域新典範,強化雙方農業韌性與創業精神。

臺灣女力蔡蕊帆將爸爸在桃園做得有聲有色的垂直農場經驗,導入立陶宛當地農企業,成為臺灣、立陶宛兩國企業合資的成功典範,不僅是全歐規模最大的蔬菜垂直農場,目前也打算繼續擴展規模與版圖。父親蔡文清過去因為生了一場重病,重新思考吞下去的食物,究竟安全不安全,因為土壤無法完全清除微生物、細菌或蟲害,因此結合光電技術與改良水耕技術。

蔡蕊帆帶領臺灣人與立陶宛當地員工,讓臺灣經驗在歐洲發光,而在立陶宛開拓市場滿一週年,蔡蕊帆表示,目前更計畫擴展至東歐及北歐。此前花了整整三年籌備,正式動工後,三個月內順利完成了農場建設沒有任何延誤。

智慧垂直農場模擬自然環境,利用適當的風勢和12小時的LED燈光,成功解決立陶宛冬季日照不足的問題。農場設施包括15排高14層的層架,總種植面積達4000平方米(約1.3英畝),每日生產約1000公斤蔬菜,大約佔立陶宛每日蔬菜需求量的一成。

農場依據不同蔬菜品種調整LED光源頻譜,每天提供12小時的人工日照,確保作物正常生長。並裝設感測器及監控設備,隨時調整生長環境,燈光設置也力求精確,燈與菜之間的距離控制在11公分。用水量較傳統農業減少95%,但由於全室內培養,依賴LED提供光源,高昂電費成為最大挑戰。不過成功解決立陶宛冬季日照時間短,一個月僅有八小時日照的先天不良環境。農場採用漂浮在水上的板子,類似輸送帶,能使人員能方便地收菜,提高了工作效率。

該垂直農場不僅是科技與農業結合的成功範例,也是臺灣人在海外創業的驕傲。農場內全年不受天候影響,以水耕方式不間斷生產香料、生菜與蔬菜,降低了進口依賴。所生產的蔬果清潔、無毒、無蟲害,消費者購買後無需再清洗即可食用。(央廣記者曾偉旻立陶宛採訪報導)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