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30國際學者投書外媒 嚴正關切國會職權修法顛覆法治

  • 時間:2024-05-24 22:38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張子清
30國際學者投書外媒 嚴正關切國會職權修法顛覆法治
30名國際學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發表連署聲明,關切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圖擷自The Diplomat官網)

立法院朝野黨團就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發生激烈攻防,AIT前處長司徒文、楊甦棣等國際學者、倡議人士今天(24日)在外媒發表連署聲明,關切在野黨的國會改革版本超出各憲政民主國家的範疇,顛覆法治及國會程序。

立法院會今天續審國會職權修正相關法案,數萬民眾在立院外抗議之際,30名國際學者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刊出聲明表示,「作為台灣的長期友人、支持者及倡議者,我們聯名對中國國民黨及台灣民眾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表達嚴正關切及失望」。

聲明表示,雖然改革是國會的自然過程。當前的情形,應放在「國民黨公然宣稱要以破壞良好治理為目標」的背景下來看。

聲明指出,隨著今年1月的總統大選,民進黨贏得創紀錄的連續第三任期,由時任副總統賴清德獲勝。然而,三大黨均未於國會過半,導致國民黨和民眾黨結成策略聯盟,共推系列國會改革。

這30人說,這系列改革中的主要爭議包括引入藐視國會罪、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報告並受質詢,及擴大立法院的調查權。

「雖然表面上這些改革可能看來重要,但其中內容未納入台灣獨特的憲政架構及立法慣例,也超越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的國會權力範疇,甚至使政府官員在備詢時因為提問而被關。」 聲明指出,上述提案仍未公布,但其中包括在國會質詢過程中,政府官員可能會因為被立法委員判定其言論有隱匿或虛偽陳述,而面臨最高1年以下有期徒刑,這使得立法委員成為台灣分歧政治環境中「真理仲裁者」。如果官員被認定為「反質詢」,就可能被處最高六個月有期徒刑。

「我們注意到,在大多數憲政民主國家,雖然有藐視國會罪的存在,但通常只適用於未理會出庭作證傳票或在司法案調查過程中撒謊的情形。沒有任何民主國家因為政府官員在履行備詢義務過程中被判藐視國會罪,或是僅因為『回話』而被冠上藐視指控。」

根據聲明,考量到台灣的政治環境,國會改革提案尤其問題重重。國民黨黨團總召傅崐萁曾表示,改革的目的是讓民進黨「找不到人當部會首長」。另一位國民黨立委翁曉玲最近也說,立法院對行政部門質詢是「上對下」關係,這違反憲政原則。

聲明表示,此外,國民黨立委徐巧芯因洩露機密文件案被告,而與外交部發生激烈爭執;國民黨立委馬文君也因為疑似向韓國政府寄送台灣潛艦計畫的機密資訊而被調查。

「所有情況表明,這些改革的目標不是為強化良好治理,而是盼透過擴大立法院權力,來剝奪行政部門的權力並予以懲罰。這明顯違反中華民國憲法五權分立的原則。」 聲明指出,國會改革提案還有其他違憲提案,包括要求總統赴立法院備詢。中華民國憲法只規範總統赴立院進行國情報告。國民黨籍前總統、法律學者馬英九也曾說過,如此提議將會「混淆」總統的角色。

聲明說,此外,擴大國會調查權將引發高度質疑,畢竟目前這項職責主要歸屬於監察院。雖然曾有人討論廢除監察院,但這尚未發生。

根據聲明,鑒於上述理由,在野黨所提出的改革提案可能違憲,並且篡奪政府部門的政治權力,不但損害台灣良善治理的形象,更在當前北京挑戰日益增加且複雜化的前提下,進一步製造台灣的政治裂痕。

「而嚴重的問題是,這些國會改革提案並未獲得充分的討論,也未公布予民眾審查,違反長期以來的立法慣例。國民黨籍立法院長韓國瑜還要求立法院35年來首次以舉手表決代替記名投票通過此案。」

聲明指出,此外,國民黨更不允許民進黨立委對改革提案提出修正案、辯論,甚至逐條審查。這限縮了討論的空間,當然也引發「閉門討論」的指控,而這些行為正是改革法案最該防範的事。

聲明表示,民進黨立委5月17日試圖阻止此國會改革提案在未經充分披露與實質辯論的情況下通過,引爆立法院衝突。數百名民眾也聚集在立法院外反對此國會改革案。

「我們作為國際學者、記者與政治人物高度憂心這些改革提案使台灣社會分裂以及對台灣國際地位的負面影響。」30人寫道,台灣公民應當擁有負責任、有公信力及透明的政府,而在野黨提出的國會改革提案卻在削弱這些目標。

美國在台協會(AIT)前處長司徒文(William A. Stanton)、楊甦棣(Stephen Young)之外,連署人也包括台灣公報(Taiwan Communique)發行人韋傑理(Gerrit van der Wees)、倫敦政經學院榮譽教授胡克禮(Christopher Hughes)及國立東華大學的匈牙利訪問學者馮儒莎(Zsuzsa Anna Ferenczy)。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