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台經院:綠電交易市場規模上看100億度 成新經濟模式

  • 時間:2024-05-27 21:04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張緒華
台經院:綠電交易市場規模上看100億度 成新經濟模式
綠電示意圖。(Pixabay)

國際淨零趨勢推升企業綠電需求,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27日)表示,目前每年綠電交易約17億度,規模持續成長,未來每年綠電交易可達100億度,形成新經濟模式;參與綠電交易的企業規模涵蓋大中小型,其中中小企業占比為20%。

台灣經濟研究院今天舉行亞洲政經景氣展望研討會,研究一所所長陳彥豪以「淨零轉型新經濟」為題發表演講,從國際趨勢、政策和企業作為等面向介紹淨零趨勢,並與行政院能源及減碳辦公室副執行長林子倫等人進行與談。

陳彥豪表示,氣候變遷的影響不僅是政府施政責任,而是個人、企業都需思考的議題,以減緩氣候變遷所產生的衝擊;包括台灣在內,全球共有150多國宣示2050淨零排放目標。

淨零趨勢推升企業綠電需求,陳彥豪表示,2017年電業法修法後,推動綠電自由化,目前每年有17億綠電交易。在國內外碳定價機制刺激下,企業綠電購買需求將持續增加,未來每年綠電交易規模可達100億度,創造前所未有的新經濟。

參與綠電交易用戶方面,陳彥豪指出,外界以往認為綠電被大企業獨占,但現在大中小型企業皆參與綠電交易,「企業覺得買綠電是越來越自然的事情」。

根據簡報統計數據顯示,綠電買家轉供比例中,大型企業占比為75%,中小企業則為20%。

陳彥豪表示,人類擁有的科技僅能解決一半的碳排,為部署淨零需求,政府推動淨零科技方案,包括電力系統去碳化,以及交通、工業和建築部門的能源使用、製程進料改善,此外碳移除技術、原物料循環皆為重要綠色解方。

陳彥豪表示,隨著人類活動持續,電力使用也會繼續增加,凸顯電力系統去碳化、交通工具電氣化的重要性;歐盟也提出採用潔淨、安全和互聯的交通行動服務(MaaS),發展工業的同時也強調循環經濟,以維持產業競爭力。

為協助企業對接歐盟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環境部長彭啟明近日表示,未來希望與如外交部等跨部會合作,在歐洲設立單位,能直接對接歐盟CBAM。對此林子倫會後受訪表示,環境部以往並無駐外單位,對於彭啟明的提議相當支持,目前政府各單位也都積極與歐盟代表協商談判。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