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對中電動車加稅 香港學者:可赴墨國設廠拆招

  • 時間:2024-05-28 16:22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美對中電動車加稅 香港學者:可赴墨國設廠拆招
電動車。示意圖。(AI生成圖)

美國對中國電動車加大關稅,香港學者俞昊表示,中企仍有拆招之道,例如透過移師墨西哥、及在美國本土設廠,以繞過關稅問題。

香港網媒01今(28)日報導,瑞士洛桑國際管理學院(IMD)教授俞昊表示,中國電動車企面對美國的猛烈加稅大棒,依然可以有方法應對此一局面。

俞昊認為,由於中國電動車在美國市場的銷量很小,因此新關稅政策預計不會產生重大的直接影響。不過,長期來看,美國仍然是重要的電動車市場,因此中國企業仍可以透過移師墨西哥、美國本土設廠,來繞過關稅問題。

他表示,其實所有車廠一定會想打進美國市場,這是因為毛利(margin)高,中企就算打下整個中國市場的毛利都很低。第二就是聲望(prestige),全球最大經濟體仍然是美國,任何公司進不了美國始終都不算大哥。

俞昊表示,中國電動車企業可以仿效數十年前日本車廠的做法,考慮在海外建廠,如豐田、本田都曾在美國用關稅擋住日本車進入時,搬去東南亞設廠。現在,中國車廠可靠更近,前去墨西哥。

目前美國對中國產電動車徵收27.5%的關稅(包括向進口汽車徵收的2.5%的常規關稅以及2018年起對中國製造的汽車額外徵收的25%關稅)。相較之下,墨西哥境內的工廠生產的汽車在進入美國時可以享受最低的2.5%關稅。加上美墨加貿易協議(USMCA)已經在2020年生效,車廠若有75%的零組件在墨西哥、美國或加拿大製造,就有資格獲得關稅豁免。

俞昊表示,除了繞道墨西哥外,中國車企還可以選擇在美國本土設廠生產,對於州級或市級的政府和政客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創造就業」。透過這些方法,中國企業最終可以避開看似嚴重的關稅打擊。

美國政府本月宣佈對包括晶片、電池和關鍵礦產等一系列中國進口商品上調關稅,當中上調幅度最大的是電動汽車,關稅從25%提高至100%,而用於電動汽車的鋰電池關稅將則7.5%提高到25%。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