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六四35年/台灣晚會明登場 余茂春:億萬中國人將會默默紀念

  • 時間:2024-06-03 18:49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程寬仁
六四35年/台灣晚會明登場 余茂春:億萬中國人將會默默紀念
「人道中國」收藏的「六四門板」創作,從美國空運來台,目前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這是由無名藝術家在1989年六四事件隔年,以門為主題創作,表達人民對自由和民主的渴望。(程寬仁 攝)

明天(4日)是中國六四事件35週年,由台灣公民團體聯合舉辦的紀念活動將在台北登場。華裔學者余茂春表示,台灣已變成華人地區唯一可公開紀念六四的地方,而億萬的中國人民,將會在心底默默紀念六四;流亡到台灣的香港青年羅子維則說,他將為香港大律師鄒幸彤等人,舉起他們的「燭光」。

35週年紀念活動 一整天內容緊湊

由台灣華人民主書院協會聯合海內外20多個公民團體舉辦的六四35週年紀念活動,將於6月4日在台北中正紀念堂舉行,下午2時起由「民主市集」率先登場,各團體將進行相關倡議行動,現場也設有哀悼亭,開放民眾追悼;在中正紀念堂中央通廊展出的「生死存忘:六四35週年藝術展」,將在3時由李采楹等策展人進行導覽。

到了4時,中正紀念堂民主大道將放映第二屆台灣國際民主誌影展的電影《獨生之國》,中國從1979年起推行計畫生育政策,這場控制生育的大規模社會實驗,在中共洗腦與恐嚇的宣傳下,造成數十年的「沉默螺旋」效應,《獨生之國》透過訪談,及蒐集到的數據、證詞和宣傳檔案,清晰地揭示歷史創傷。

華人民主書院協會常務理事曾建元:『(原音)在我們的民主大道,這邊我們會搭台,會有晚會之外,我們也延續去年所舉辦的台灣國際民主誌影展,今年我們以「自由與記憶」為主題,現在已經陸陸續續開演,不僅在台灣各地,我們今年也把我們的影展推向國際,我們剛舉辦完在瑞典及在德國的活動。』

紀念晚會將於6時40分展開,今年主題為「追求民主,無畏無懼」,規劃一系列短講,邀請六四親歷者、台灣社運工作者、國際組織,及中國海外青年運動者主講,35週年晚會也有別以往,將帶來行動劇和音樂演出,默哀儀式預計於晚上8時9分進行,並以燭光排字,呼籲海內外共同抵禦極權國家侵犯人權的惡行。

余茂春:六四是未完成的革命

美國智庫「哈德遜研究所」(Hudson Institute)中國中心主任余茂春指出,台灣是自由民主開放的國家,有非常嚴謹的法令,保障人民的言論自由和政治訴求,目前在華人地區,只剩台灣能公開舉行六四悼念活動。

不過,他強調,六四是未完成的革命,億萬的中國人民仍會在心底默默紀念,絕不會忘記這起事件。余茂春:『(原音)實際上在千千萬萬的中國人心裡面,他也是以默默的方式、非公開的方式在紀念六四,因為有愈來愈多的中國人認識到,六四絕對不只是一個事件,六四是一種未完成的革命,這種革命就是人民對專制獨裁的反抗、對自由的追求,這種追求在中國人民心目中間,我覺得是一直沒有斷的,只不過是不能公開。』

余茂春說,中共對異議人士的打壓,空前絕後,香港現在也被打壓下去了,但是,這種因追求自由而在內心迸發出的烈火,是永遠都消不掉的。

民主派港生流亡台灣 籲舉起「燭光精神」

流亡港人、台灣香港協會活動專員羅子維表示,他曾是香港中文大學的學生會會長,2019年因為參與公民運動被迫流亡,作為一位在西元2000年出生的年輕人,他原本不太明白悼念六四的意義,但有幸認識了香港前支聯會副主席鄒幸彤,並有機會與傳統民主派的前輩合作,逐步讓他深刻體會到六四的意義。

羅子維:『(原音)我們一起去上街紀念六四,派白色的鮮花,在這個合作的期間,我開始慢慢感受到了六四對我這一輩年輕人的意義,這個意義就是我們以這樣集體的行動,來對抗一個專制的威權,中國一直在宣傳他自己中國主義式的民主,一直在吹噓自己的經濟成就,但是,這場35年前的悲劇、這場35年前的屠殺,就是對抗這種大外宣的最好方式,我們在紀念六四的同時,同時是在反抗、反擊中共的大外宣,我們的集體行動就是來跟周邊所有人以及周邊所有國家提醒,中國的威權性格早就在35年前展露無遺。』

另一方面,羅子維認為,對年輕一輩的香港人來說,紀念六四還多了一份非常重要的意義,就是也在紀念香港維多利亞公園應該舉起的「燭光」,以及紀念那些應該在維多利亞公園舉起燭光的人,如果鄒幸彤等人無法在維多利亞公園、無法在一個自由的環境舉起他們想舉起的燭光,大家就要在台灣這片土地,或在海外各地,接續他們的理念,傳承「燭光精神」。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