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視察雨水下水道 蔣萬安:逐步提高北市降雨容受力

  • 時間:2024-06-05 17:4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視察雨水下水道 蔣萬安:逐步提高北市降雨容受力
台北市長蔣萬安(左一)5日穿著俗稱的青蛙裝,到內湖區進入雨水下水道視察。(北市府提供)

台北市長蔣萬安今天(5日)進入雨水下水道視察系統建置及維護工程。他指出,新的「螺旋內襯工法」能縮短工期、比傳統工法更乾淨,也能大幅提升強降雨時的排水量,但成本較高,市府未來會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段及施作需求採取最適合的工法。另外,市府也會陸續完集水區的結構修補,希望逐步提高台北市的降雨容受力。

為因應汛期將至,台北市長蔣萬安5日特地與副市長李四川穿著俗稱的青蛙裝,到內湖區內湖路一段91巷進入雨水下水道視察。

蔣萬安表示,市府會全力完成將台北市整體降雨容受力從現在的78.81mm提高到88.8mm的目標,同時也規劃了相關結構修補,他也特地進入下水道視察,更能了解「螺旋內襯」這個新工法與味道比較重、有許多蟑螂、施作環境較辛苦的傳統工法有很大的不同。蔣萬安:『(原音)我們看到新的螺旋內襯工法真的是很不一樣,第一個,它工期可以縮短,而且在整個施作上面更有效率,而且整體來講,環境也是相較傳統工法更乾淨。我們新的內襯工法它當然整體比較沒有阻力、光滑,所以整個流速加快,對於我們常碰到的短時強降雨整體的排水量當然就大大提升。』

蔣萬安指出,「螺旋內襯工法」由於施工快速,對市民影響能降到最低,也能兼顧節能減碳,但成本比較高,因此市府會因地制宜,根據不同地方、地段及施作的需求,採用最適合的工法。

蔣萬安也說明,從2008年開始,台北市已分階段完成69處集水區的結構修補,接下來還有9處會在明年陸續完成,希望在面對未來極端氣候時,能藉由結構修補逐步提高降雨容受力,帶給市民安居、宜居的環境。

水利處下工科長林立偉在簡報時則說明,該處的交通流量大,箱涵結構缺失高達51處,且有5大民生管線縱橫於箱涵正上方,考量這3大困難,因此採用「螺旋內襯工法」進行區段整建,達成交通影響低、工期縮短、成功閃避管線障礙等效益。整個施工過程沒有造成振動噪音及汙染,商家仍能正常做生意,工期也由預期的240天減為150天,節能減碳約35公噸。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