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總統:穩定的中國可成就安全的台灣 願助中國增進台海和平繁榮

  • 時間:2024-06-13 19:58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歐陽夢萍
總統:穩定的中國可成就安全的台灣 願助中國增進台海和平繁榮
賴清德總統於5月30日在總統府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並於今天(13日)刊出專訪內容。(擷取自時代雜誌)

賴清德總統於5月30日在總統府接受「時代雜誌」(TIME)專訪,並於今天(13日)刊出專訪內容。總統在訪談中表示,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他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總統並表示,台灣新政府願協助中國,增進兩岸的和平繁榮。

記者在專訪中問賴總統,中國經濟問題持續惡化,他是否擔心這會讓台灣變得更加脆弱,還是認為這是個合作的契機?

總統表示,他一直有個看法,就是一個穩定的中國可以成就安全的台灣;一個繁榮的台灣也可以帶動進步的中國,所以他並不樂見中國的經濟變壞,社會出現混亂。

總統指出,台灣與中國的經貿關係其實是一個全球供應鏈分工的結果,過去中國是世界的工廠,也是世界的市場,所以全世界很多國家,包括台灣,會到中國投資生產製造,也把自己國家生產的商品透過中國轉銷到全世界;但現在已經不一樣,因為中國的經商環境已大不如前,不僅對於自由市場的控制變得更加嚴厲,所謂國進民退的產業政策,長久以來對於智慧財產權的保障,也不符合國際社會的期待。另外,中國在東海、南海擴軍,影響區域的和平穩定,所以包括台灣在內的世界資金已不再像以往一樣進到中國,台灣的企業也大舉離開中國生產製造,轉到印太、日本、美國、歐洲投資。

賴總統也舉出多項數據,說明台灣的經濟沒有受到中國經濟變壞的影響,並表示台灣新政府願意協助中國,增進兩岸及台海的和平繁榮。

記者追問台灣對中國的投資不斷下降,同時一些台灣企業如台積電都因為美國晶片法案而獲益,並不斷分散化企業經營,可能到美國而離開中國,這是否會增加衝突發生的風險?

總統表示,半導體產業是全球分工的產業,是一個分佈全球的產業鏈。台灣雖然在半導體產業占有優勢,但也有責任推動世界的繁榮發展,所以只要半導體公司基於公司的利益及發展,要到美國、日本、歐洲或其他國家,基本上政府都會尊重。他也認為半導體公司的分布深受地緣政治變化的影響,是在新的全球供應鏈下面所做的布局,不是特別針對一個國家,應該不至於因此而產生更大的衝突。

至於為何反對重啟「海峽兩岸服務貿易協議」談判?總統則表示,簡單一句話,就是時機已過。

他指出,大量台商已離開中國大陸,台灣未來的經濟體也與中國目前的經濟體性質上有很大的差異,更何況若服貿通過,只要新台幣600萬,中國服務業老闆及員工就能來台灣開店,對台灣的庶民經濟會帶來很大的影響。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