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博明:北京應三思而後行 勿試探美國協防台灣決心

  • 時間:2024-06-15 23:03
  • 新聞引據:美國之音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博明:北京應三思而後行 勿試探美國協防台灣決心
前美國白宮副國安顧問博明(Matt Pottinger)(圖)13日應邀在台北出席「沸騰的護城河:保衛台灣的緊迫行動」新書發表會。(資料照片/中央社)

中國解放軍上個月再進行圍台軍演,日前又有中國男子駕駛快艇闖入淡水河口,台灣的國防安全再度受到國際重視。前美國副國家安全顧問、史丹佛大學胡佛研究所客座研究員博明(Matthew Pottinger)指出,共軍若要長時間對台進行海上封鎖,也會同時讓自己曝露在危險之中,且台灣有地理上的優勢,共軍要登陸作戰並不容易。他也認為,無論誰在11月的美國總統大選中獲勝,北京都應該三思而後行,不要試探美國協防台灣的決心。

博明日前來台介紹新書《沸騰的護城河》(The Boiling Moat) ,書中詳談美國協防台灣的步驟,目標是加強威懾力量、將台海打造成一道「固若金湯」的護城河。他在訪台期間也提到,習近平一旦決定對台動武,第一步就是發動全面戰爭、直接佔領台灣,不會留有餘力。

博明日前接受美國之音《縱深視角》節目專訪,對於在中國經濟衰退的情況下,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是否會冒著高風險攻打台灣?若中國攻占台灣,對美國乃至於全世界又會造成什麼樣的損失?

習近平欲征服台灣 並非空穴來風

博明認為,習近平是一個在鋌而走險前會深謀遠慮的人,細察其言行以及正在採取的軍事準備措施,應嚴肅看待他對於征服台灣所發出的威嚇;習近平所說「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其本質即為實現國家統一,這些並非空穴來風,而是習近平所表達的願景,與俄羅斯欲併吞烏克蘭如出一轍。

博明指出,烏克蘭戰爭與中東衝突所造成的破壞,都不及中共攻打台灣對地緣政治、世界經濟所造成的衝擊,其影響範圍不只亞洲、歐美,中國若對台灣採取暴力征服的行動,將是對全球民主的重大打擊。

至於中共解放軍是否可能對台實施封鎖?博明認為,若是長時間的海上封鎖,中國海軍也必須以相當危險的方式曝露自己,因此事實上相要成功的封鎖台灣並不如想像中容易;且若任何一方行動升級,恐將招致相當嚴重的反擊,例如美國可能派兵到台灣或動員美日兩國軍隊協防。另外,若中共進行導彈封鎖,例如由中國內陸發封導彈擊沉接近台灣的船隻,台灣就會較難防禦;但相對的,美國也會進行懲罰,將實際的導彈封鎖擴大到整個中國,不會僅讓台灣成為封鎖的受害者。

博明也認為台灣有地理上的優勢,共軍要登陸作戰並不容易,美國可為盟友發揮強大力量,因此他對於防止台海衝突感到樂觀;但同時還有一些措施必須進行,包括台灣需要採購適當的彈藥,美國需要改造其國防工業基地以製造更多軍備、特別是導彈,並加快其製造速度;「向北京證明我們能打一場持久戰」,習近平愈不樂觀,攻台機率也就愈小。

對於美國總統拜登四度重申協防台灣的承諾,博明也認為,這樣的宣示是明智的,未來的美國總統候選人與總統也不會從這條底線上退縮,他有信心無論誰在11月的大選中獲勝,北京都應該三思而後行,不要試探美國總統協防台灣的決心。

中國不適合民主是「一派胡言」

博明曾在2020年5月4日以流利的中文在白宮發表一篇「五四演說」,直指「中國人不適合民主」的說法是「一派胡言」。博明在接受專訪時進一步指出,說「中國人不能擁有民主」不但是一派胡言,更是一種種族主義的觀念;說「中國人無法體驗民主、中國人沒有能力管理自己、中國人需要一個皇帝」實在是太荒謬了,因為台灣就是最好的反證。

博明表示,世界各地的人們都建立了成功的民主制度,台灣是一個獨特的社會,但也有著深厚的中國傳統,兩岸有很多共同的文化遺產,使台灣成為歷史上最成功的民主國家之一,台灣在全球民主指數的排名,甚至領先美國和英國,在各項民主指數的排名中居亞洲之冠。所以說華人無法建立、享受和維持自治,顯然是一個謊言。 

博明說,他相信,中國人民最終將證明他在這一點上是對的。

中國年輕人開始覺醒 質疑誰是「境外勢力」?

博明在他的新書中也提到了2022年的「白紙運動」,街頭上的年輕抗議者在被指控受到「境外勢力」操縱時,反駁說:「中共政權才是受馬克思、恩格斯、史達林和列寧這些『境外勢力』的影響。」

博明認為,中國越來越多的年輕一代正在覺醒,開始了解歷史的真相,最後意識到中共和中國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在中國很多人都明白這一點,我認為中國共產黨自己也知道這一點,這就是為什麼他們不遺餘力地,試圖惡意中傷台灣的民主,並試圖詆毀世界其他地區的民主。」

中國人民是我們最好的盟友

博明強調:「中國人民是我們在這場競爭中最好的盟友!」 他並且建議台灣也必須記住這一點,做出額外的努力,與海峽對岸的人民接觸,即使有防火長城、且北京極力試圖不讓台灣發聲,台灣更應該做出額外努力,確保台灣的故事盡可能地被對岸的人民聽見,就像美國應該做出額外的努力,不只是用英文和中文,而是用各種語言,努力向中國人民講好我們的故事一樣,「這也應該是整體戰略的一部分」。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