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政府應與歐美同步 對中國電動車零組件不公平補貼進行調查

  • 時間:2024-06-16 17:30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政府應與歐美同步 對中國電動車零組件不公平補貼進行調查
美國及歐盟已先後對中國電動車零組件不公平補貼進行調查,並課徵反補貼稅。圖為中國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在連雲港等待裝船出口的電動車。(AFP)

歐盟執委會(European Commission)在本月12日宣布,由於中國電動車(battery electric vehicle, BEV) 價值鏈受惠於不公平補貼,已對歐盟電動車生產者造成經濟損害的威脅(threat of economic injury)。因此,歐盟將自7月4日起對自中國出口的電動車加徵最高38.1%的反補貼稅(countervailing duty)。其中,比亞迪(BYD)、吉利(Geely)與上海汽車集團(SAIC)的稅率分別為17.45%,20%與38.1%。歐盟執委會也特別強調,不配合歐盟執委會調查的中國電動車業者將被加徵38.1%的反補貼稅。在此之前,美國政府已在今年5月宣布對來自中國的電動車關稅由25%提高至100%。

面對中國不公平補貼政策,歐盟所提出的反補貼稅是否會影響到歐盟汽車廠商在中國市場的銷售收入,以及在中國製造的歐盟電動車廠商的利潤,進而對歐洲廠商產生不利的影響,也受到關注。

歐盟對中國電動車反補貼稅 不會對其車廠產生不利影響

首先,就政府執法的角度而言,一旦外國廠商使用不公平的補貼政策而傷害本國企業時,本國政府對外國廠商課徵反補貼稅的做法是符合正當性。就歐盟本地的汽車業者而言,低價的中國電動車不僅會傷害歐盟電動車業者的利潤,也會傷害傳統油車製造商的利潤。在美國政府已宣布將對中國電動車大幅提高關稅至100%的情況下,若歐盟為對中國電動車不公平貿易有進一步的政策因應,則我們可以預期,更多的中國電動車在美國銷售量減少的情況下,將會輸出至歐盟市場。此時,歐盟汽車廠商與就業市場將因此受到極大的衝擊。

換言之,歐盟對中國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將可避免更多中國電動車因美國採取高額關稅而出口至歐盟的不利情況。平心而論,在美國已對中國電動車課徵100%關稅稅率的情況下,歐盟最高38.1%反補貼稅率,仍無法消除讓中國車廠有往歐盟出口的誘因。

其次,就歐盟廠商在中國市場的利潤而言,如同中國吉利汽車董事長李書福所指出的,「中國車市簡單粗暴的價格戰,其結果就是偷工減料、造假售假、不合規的無序競爭。」在此情況下,外國汽車大廠要與中國當地車商競爭是相當困難的。更重要的是,在美國與歐盟均提高中國電動車進入當地市場的成本後,中國國內電動車產能過剩的問題可能更為嚴重。因此,中國車市的價格競爭激烈程度會更高,所有車商在中國市場的利潤將會進一步降低。

圖為中國電動車充電站。 (央廣檔案照)

再者,許多歐盟或中國汽車製造商也因為歐盟執委會宣布對自中國生產的電動車課徵反補貼稅,而將產能移往往比利時、西班牙與匈牙利等歐盟國家生產。因此,若中國政府仍否認其採取不公平補貼政策的事實,則將會有更多廠商將產能移往中國以外的國家。這樣的現象在美國前總統川普在2018年開始對中國課徵高額關稅時,也發生過。一旦電動車的產能移往外國生產,中國市場的就業需求將會降低,這對面臨內需不足的中國而言,應非好事。即使中國對歐盟乳品或豬肉業者提高關稅,也無法對其內需有所幫助。

台灣雖無電動車品牌 但汽車零組件供應鏈仍會面對中國不公平補貼衝擊

最後,在美國與歐盟兩大經濟體均已對中國電動車產業的不公平補貼提高進口關稅或課徵反補貼稅後,我國政府也應該要了解中國的不公平補貼政策對我國汽車產業的影響。雖然台灣沒有電動車的品牌廠商,但是,台灣仍有生產大量汽車零組件的供應商。當台灣業者使用低價或不公平補貼的中國電動車零組件來組裝電動車在國內進行銷售時,若中國電動車零組件的比重愈高,則對台灣的油車組裝廠商或油車供應鏈的傷害也會愈大。雖然我國沒有電動車的品牌廠商,但是,在油車與電動車間的替代性不低的情況下,我國經濟部與相關部門有必要對於歐盟與美國政府已經認定的中國電動車零組件補貼進行調查,以降低我國汽車供應鏈廠商因中國不公平補貼所受到的傷害。

作者》蔡明芳 淡江大學產業經濟學系與經濟系合聘教授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