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打造經濟日不落國 學者鼓勵青年發揮所長共築宜居環境成就永續經濟

  • 時間:2024-06-26 22:02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打造經濟日不落國 學者鼓勵青年發揮所長共築宜居環境成就永續經濟
Y’s Day「週三青年日」26日以「鮭魚返鄉?台商全球佈局如何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為題與青年座談.圖左起蔡明芳 沈有忠 董思齊 洪浦釗 王國臣。(台灣智庫提供)

近年台灣經濟逐漸從過去靠攏中國的方向慢慢扭轉,賴總統上任後,更是宣示要打造經濟日不落國。對此,學者們認為,台灣是少數能完成經濟與民主雙轉型的特殊案例,近年也看到台商鮭魚返鄉,逐漸降低對紅色供應鏈的依賴,而台灣未來的產業發展,學者也建議青年要發揮創新的精神,各自在自己專精的領域發揮所長,共同建構更宜居的環境,才能留住資金與人才,成就永續經濟的達成。

由台灣公共策益、台灣智庫、台灣青年基金會、台灣教授協會、福和會、中央廣播電台、新頭殼、台灣公民人權聯盟、台灣勵志協會、亞洲政經與和平交流協會及US Taiwan Watch美國台灣觀測站、台灣青年法律人協會、Hello Taiwan等團體,26日共同舉辦Y’s Day「週三青年日」活動,並以「鮭魚返鄉?台商全球佈局如何打造經濟日不落國」為題,與青年探討台灣經濟轉型與永續發展。

台成功脫離「中等收入陷阱」、順利降低對中依賴

身兼台灣公共策益召集人的台灣智庫副執行長董思齊表示,賴清德總統在520日就職演說時強調,民主的台灣將是世界繁榮的推手,同時指示政府跟產業界密切合作,把握「前瞻未來,智慧永續」、「競逐太空,探索海洋」、「布局全球,行銷全世界」三大方向,要讓台灣成為「經濟日不落國」。

董思齊說,台灣是世界上少數成功跳脫「中等收入陷阱」,完成經濟與民主雙轉型的特殊案例。而在蔡英文政府推動的新南向政策及5+2產業的帶動下,台灣成功降低對中國紅色供應鏈的依賴並推動經濟結構的徹底轉型。

董思齊認為,未來信賴產業的發展,不僅是經濟政策的挑戰,更關乎國家安全,需要政府、企業及公民社會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必須發揮年輕世代的創新精神。董思齊鼓勵在場青年朋友,所有人都能夠在自己的專業領域中發揮所長,實現自己的夢想,透過青年的創新參與及創業,才能為台灣未來注入新的活力,共同實現「經濟日不落國」的宏大目標。

中國經濟走向長期衰退趨勢已不可避免

海基會綜合處處長洪浦釗指出,綜合各方觀察,普遍認為中國經濟發展在美中對抗格局下,呈現長期衰退的趨勢。面對經濟不佳已導致國家治理的挑戰,中國近年來透過追稅、漲價、罰款、降薪、賴帳等「剪羊毛」方式積極找錢,造成對企業與民生的重大衝擊,不但可能引發廣大民怨,未來更會造成社會的矛盾,嚴重危害人民的人身與財富安全。洪浦釗表示,面對衝擊,包含台商、外資甚至中資被迫向外走。因此政府也積極輔導讓資金回流台灣,或是輔導至其他國家投資,不管台商在國內或世界各地,台灣都是祖國,未來政府都會提出政策上的支持。

淡江大學產經系教授蔡明芳表示,天然資源、人力資本、技術知識與金錢資本,是影響國家生產力的四大因素,有好的因素,才能維持好的生產力,國家經濟才能持續成長。台灣要走向經濟日不落國,包含人才、水、電等資源,都應該有合理價格,用市場價格的合理反映,才能讓經濟永續發展。企業有好的競爭力,人民才有好薪水,建立宜居環境才能留住更多人,打造經濟永續環境,就是台灣與中國的最大不同,才能打造真正的經濟日不落國。

宜居才能留人留才 根留台灣才能布局全球

中經院助理研究員王國臣表示,世界趨勢從貨物貿易走向服務貿易,強調以人為主,因而信賴產業的重點就是強調經濟安全。面對中國的產業過剩,有越來越多國家抵制中國,中國衰退已是必然。面對中國在經濟、金融、社會甚至政治的風險逐步提高,台灣應該與中國保持距離,避免兩岸依賴度過高,才能獲得盟國的信任。台灣應該側重全民加薪、產業均衡;以台灣代工實力,將全世界當成工廠。根留台灣,布局全球,就是台灣成為日不落國的基礎。

甫被公布內定為陸委會副主委的東海大學政治系沈有忠教授表示,中國當前經濟環境不樂觀,習近平的經濟雙循環都遇到卡關,此外,中國透過反間碟法與台獨22條,也對外資的人身安全造成衝擊。面對中國政治與經濟的風險與不確定,台商應及早思考如何進行海外布局或鮭魚返鄉。台灣方面,政府也透過陸委會、海基會等單位,進行專業的風險評估、提供在中國投資與當地政經風險的預警。不僅如此,也進一步協助台商轉型或是移轉投資、鼓勵返台,也就是我們今天說的「鮭魚返鄉」的意思。經濟日不落國的願景,是透過經濟實力,確保台灣民主價值與自由繁榮的基礎。台灣不應對中國有過多依賴,應將技術核心留在台灣,加強與不同國家的深化與接軌,才能進一步增強與全球民主國家的經濟連結。

延伸閱讀

台灣智庫-週三青年日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