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政府整合資源 台灣油茶產業翻身

  • 時間:2017-08-11 17:5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楊文君
政府整合資源 台灣油茶產業翻身
農委會農糧署今天(9日)舉辦支持國產好油記者會。(楊文君 攝)
食安風暴後,國人開始重視「吃好油」,然而台灣缺乏油茶及胡麻耕種地,真正現榨的苦茶油及胡麻油非常少,多從國外進口。不過,近年來在農委會「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加持下,讓油茶及胡麻種植面積增加1,850公頃,取代進口原料使用約6%,除了用於烹調,未來更可以發展成保養品,成為前景相當看好的產業。
農委會農糧署指出,國人越來越重視油品的安全,對苦茶油及胡麻油的需求也高,然而,台灣的油菜籽產量無法滿足本地大小榨油廠的需求量,在產、製、銷上都面臨諸多挑戰。
◎油茶種植面積增 取代6%進口原料
為增加台灣油茶籽的供應量,農委會自2015年起推出「建構油料作物產業加值鏈計畫」,整合政府資源,透過育種栽培、生產管理、加工檢驗及機能性多元應用等研究方向,提升油料作物的栽種面積。
農委會農糧署署長陳建斌表示,農糧署透過檳榔廢園轉作油茶與活化休耕地轉作油茶等獎勵措施,提高農民的種植意願,1公頃地1期補助新台幣4萬5千元,目前已讓油茶及胡麻種植面積增加達1,850公頃,取代進口原料使用約6%,期盼未來能持續擴大。他說:『(原音)苦茶油我們進口差不多8千噸,現在國產有1,900多噸,差不多2成。芝麻我們一年進口4萬噸,台南現在是3千噸的產量,大概占7%,總共我們自己種的,台灣人現在自己吃的油占進口差不多6%左右,6%是國產,很可貴,希望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台灣人吃的油儘可能可以吃這塊土地上生產的。』
◎機械取代人力 提高栽植意願
此外,由於做為造林用途栽植的油茶樹長得很高大,農民為了採收油菜籽,通常都要架鷹架爬很高,增加採收難度;胡麻採收也多仰賴人工操作,要先將胡麻植株連根拔起,捆成一束束,交叉豎立在田裡曝曬,待果莢爆裂,再用棍棒敲打,讓胡麻籽落在帆布上。由於收成耗時、繁瑣,加上農村人力老化,就算農民有意願栽種,但考量缺工嚴重,多不敢投入。
對此,在油茶樹部分,茶改場開發高枝油茶籽採收機械,只要8人操作,就能取代40人的工作;在胡麻園部分,農改場則從義大利引進割捆機,並重新設計部分零件,以符合台灣的採收方式。台南區農業改良場作物改良課課長楊藹華說:『(原音)種植油茶,找茶改場就對了,他們開發省工機具,節省80%的人力,以前1甲地要用多少人?40人,現在只要8人就好。種胡麻缺工嗎?缺。找台南場就對了,台南場幫你找到乘坐式的割捆機,讓你腰不痠。』
◎油品加值 開發護膚、保健產品
在行銷方面,義美總經理高志明建議,現在大家都只重視油品烹煮的部分,事實上,這些油品可以往護膚、保健方面發展,相信對農民的收入會有很大的幫助。他說:『(原音)現在農糧署在打的是拿來烹煮、拿來食用,我認為未來應該往護膚、保健方面發展,價值非常高,超出所有農友及政府想像。』
目前業者多會進口榛果油、奇亞籽油、南瓜籽油等高價油,高志明也建議農委會可以嘗試栽種、研發。
為讓民眾吃得安心,政府從源頭開始把關,從選育、栽培、採收、加工到行銷,對農民的困境對症下藥,使台灣油茶變身高經濟農產作物,讓台灣油茶產業蓬勃發展。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