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唐獎永續獎得主拉馬納森 堅持不疑處有疑

  • 時間:2018-06-22 13:30
  • 新聞引據:中央社
  • 撰稿編輯:楊昭彥
唐獎永續獎得主拉馬納森 堅持不疑處有疑
第3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與自己設計的無人飛機海報合照。
(圖:中央社)
1970年代科學界研究溫室氣體效應,以二氧化碳造成的影響為主流,而第三屆唐獎永續發展獎得主維拉布哈德蘭.拉馬納森(Veerabhadran Ramanathan)堅持在不疑處有疑,開啟溫室氣體研究全新領域。
拉馬納森是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UCSD)Victor C. Alderson講座教授,也是UCSD斯克里普斯海洋研究所(Scripps Institution of Oceanography)雲氣、化學與氣候中心主任。
拉馬納森受訪時告訴中央社記者,往昔在學期間不算頂尖優秀,大學畢業後找到熱衷的研究領域,完成有關金星和火星氣候的博士論文後,在美國國家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工作。
當時是1970年代,科學界致力研究溫室氣體效應,二氧化碳造成氣候變遷的影響猶如顯學,拉馬納森獨排眾議,不以為然,認為一定還有別的物質,「於是我找到了氟氯碳化合物(chlorofluorocarbons, CFC)」。
氟氯碳化合物是傳統冷媒裡的化學物質,根據拉馬納森的研究,一噸的氯氟碳化合物,與一萬噸的二氧化碳,具有相同的暖化效應,這項震驚全球的發現,促成1987年的「蒙特婁公約」(Montreal Protocol),限制CFC使用以保護臭氧層。
之後發現排放自石化燃料的「大氣黑碳」(Atmospheric Black Carbon),以及甲烷等「非二氧化碳」(non-CO2)溫室氣體,對空氣造成的污染更嚴重,這些都是拉馬納森的真知灼見。
拉馬納森憂心地說,如果全世界在5年至10年內不採取積極行動,那麼從現在起再過30年,整個世界將陷入乾旱、洪災、熱浪、疾病肆虐的災害。
值得一提的是,拉馬納森去年秋天訪問台灣時說,台灣科技發達,但必須破除使用再生能源會危及經濟發展的迷思,因為加州與瑞典都是針對氣候變遷採取積極作為和政策,經濟仍舊蓬勃發展,值得台灣借鏡。
拉馬納森說,台灣地理位置優越,若能挹注並集中資源擴大投資再生能源,只需15年,台灣即可成為使用再生能源的領導者,且可兼顧經濟發展,並大幅超前。
談到獲得唐獎的殊榮,他說,「我很幸運娶到好老婆,她聰明又有智慧」,自己在學術研究累積的成就,要歸功於另一半無條件的支持,雖然她主修文學卻熱愛科學,使他可以無後顧之憂,為全人類福祉尋找解答。
而如今拉馬納森已是孫子孫女圍繞的阿公了,含飴弄孫之餘,仍不忘持續致力於遏止氣候變遷與全球暖化。他說,每回提及氣候變遷就想到孫子們,畢竟地球的污染不是他們造成,但是他們卻得承受這一切,這就是驅使他工作最大的動力。
拉馬納森給年輕人的建議,洋溢著對家庭的愛。他說,自己所做的工作或許符合志趣,但能做這工作取決於幸福的家庭生活,所以他奉勸年輕朋友尋得知心好伴侶,是成功人生的關鍵。

相關留言

第三屆唐獎 陸續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