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美中貿易戰正酣 莫迪主義改玩平衡策略

  • 時間:2018-07-11 13:08
  • 新聞引據:採訪、Nikkei;Wiki、採訪
  • 撰稿編輯:楊昭彥
美中貿易戰正酣 莫迪主義改玩平衡策略
印度總理莫迪。(推特)
在美國與中國陷入方興未艾的貿易戰之際,擁有全球第二多人口的印度正快速發展。根據更新後的世界銀行(World Bank)2017年數據,印度如今已經取代法國,成為全球第六大經濟體。而且擁有大約13億4,000萬人的印度,人口成長速度,預期近年將成為全球人口最多的國家。
隨著印度在全球舞台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印度總理莫迪(Narendra Modi)如何在美中兩強之間縱橫捭闔,自然受到各界關注。而根據日本經濟新聞社(Nikkei)分析,近來莫迪應對美國、中國的態度已出現變化,與雙邊同時交往的「莫迪主義」(Modi doctrine)正在成形。
莫迪過去一直採取與美國、日本深化關係,公開質疑中國的策略。一年前,中印兩軍更在洞朗(Doklam)邊境地區對峙,瀕臨50多年來最可能交戰的時刻。但本月稍早,中國解放軍竟派遣10人組成的高階代表團訪問新德里(New Delhi),根據中國駐印度大使羅照輝的說法,這是為了「提升兩軍戰略互信與互惠合作」。兩軍關係暖化速度之快引人矚目。
日經指出,中印認真破冰其實始自今年4月28日上午。當時莫迪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武漢市湖邊漫步,兩人同意應「不計代價」避免洞朗事件重演,而習近平也說,中國不會挑戰印度在阿拉伯海(Arabian Sea)與孟加拉灣(Bay of Bengal)的利益。
莫迪接著於6月1日讓世人了解到印度外交方針出現變化,他在亞洲安全會議(Asia Security Summit,又名香格里拉對話,Shangri-La Dialogue)上說,「印度與中國相互信任、有信心地合作,並敏銳注意彼此利益,會讓亞洲與全球有更好的未來。」
莫迪這番說法,讓現場數百名美國、歐洲與亞洲防禦專家繃緊神經,有些人甚至認為莫迪是在替中國軍事化南海辯護,而這恰好與印度參與的戰略論壇「四方安全對話」(Quadrilateral Security Dialogue, QUAD)主旨相悖。
由美國、日本、印度、澳洲於去年11月建立的「四方安全對話」,被外界認為是要建立聯合抗中陣線,但現在這條陣線之脆弱已原形畢露。莫迪於香格里拉對話發表完上述談話之後,印度駐俄大使薩蘭(Pankaj Saran)就表示,四方安全對話並未針對任何國家。今年6月中,美、日、印在關島(Guam)外海舉行年度馬拉巴爾(Malabar)海上聯合演習,澳洲就因為印度反對,未派船艦參與演練。
對於印度態度的變化,新德里智庫「印度維維卡南達國際基金會」(Vivekananda International Foundation)研究人員約什(Prateek Joshi)表示,印度政府的最新立場「令人憂心新德里是否正在對北京的關切點讓步。」印度國立尼赫魯大學(Jawaharlal Nehru University)教授謝鋼(Srikanth Kondapalli)則認為,印度最近外交策略中的「新意就是包容性」,這代表「印度有意接受中國在印度─太平洋地區的角色」。
日經分析,印度現在採取的策略,是要在全球兩強之間保持等距,希望印度在美中領導的陣營都能積極參與。印度既要參與西方遏制中國權力的行動,也同意不要太得罪中國。而這種平衡策略的締造者,可能就是莫迪本人。
各界咸信前印度外交國務秘書蘇傑生(Subrahmanyam Jaishankar)是讓印度親美的原因。而蘇傑生今年1月退休之後,是由前駐北京大使顧凱傑(Vijay Gokhale)接替,因此外交國務秘書人選的確可能是印度轉向的因素之一。但也有人說,莫迪就是任命顧凱傑的推手。在美中貿易升溫之際,許多印度人覺得有必要防範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的不可預測性。莫迪可能就是為此決定改變外交方程式,轉而與中國修復關係。
莫迪以這種與美、中同時深交的手法出手博弈,讓印度影響力日增,成為左右局勢的要角。只不過這種追求左右逢源的「莫迪主義」外交之道,卻也增添區域內的憂慮因素,在川普為首引領的不可預測時代,為世界新增一股不確定性。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