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非裔青年遭警射殺 凸顯美國種族歧視沉痾

  • 時間:2014-08-21 17:00
  • 新聞引據:中央社、BBC+世界新聞網、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非裔青年遭警射殺 凸顯美國種族歧視沉痾
美國聖路易(St Louis)市郊的佛格森(Ferguson)非裔少年布朗(Michael Brown)遭警方射殺(網路圖片)
美國密蘇里州8月9日發生白人警察槍殺非裔青少年布朗(Michael Brown)的事件,雖然總統歐巴馬(Barack Obama)呼籲各界要冷靜與諒解,但是這起全美關注的警民衝突,很典型地凸顯美國種族歧視的幽靈還在,並且隨時可能引爆。
◎非裔青年被射殺 種族關係陷緊張
歐巴馬6年前競選總統的選戰打到一半時,種族關係突如其來地趨於緊張。當時他前往費城,感嘆「長年逃脫不了的種族困境」,不過也說這種根源於痛苦種族史的傷口,會隨著時間慢慢痊癒。但是6年時間過去,美國的種族困境似乎比以往更難掙脫。
居住在密州佛格森市(Ferguson)的布朗,8月9日和友人在街上閒逛,但因阻礙交通而遭巡警方下車取締,接著跟警察爆發爭吵。布朗身上沒有武器,卻遭警察開槍射殺,而且遺體數小時未移走,被人在網路視頻公布後,立即引起非裔居民憤怒抗議,並包圍警局,警民衝突持續10多天。
本來這類警民衝突即使出了人命,只要警方秉公處理,迅速公布案情,應該不致於會引發暴動。但手無寸鐵的布朗被警察射殺,警民各說各話,警方說布朗上半身鑽入警車想搶警槍,民眾卻說布朗雙手舉起,仍被射殺。這樣的爭議發生在黑白種族敏感的城鎮,立刻變成壓倒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黑白地位懸殊 佛格森市非特例
佛格森市人口約2萬1,000人,3、40年前,黑人與白人的比例是3比7;現在卻正好相反,黑人7白人3。但小鎮仍延續以白人為主的治理架構。6位市議員中,只有1位黑人,學區委員無非裔。更重要的,53名警員只有3名非裔。白人居民外移,治理階層並未隨之改變,合格的1.5萬選民中,投票者只有十分之一。治理和被治理階層的政治、經濟地位懸殊,居住區隔離,類似現象在美國中西部十分普遍。
生長在這樣環境中的非裔青年,犯罪率比白人高,受到的種族偏見刻板印象就更加嚴重,隨時被警察攔檢的比例也就很高。布朗被警察射殺一案,是非對錯至今雖無定論,但警方讓布朗的遺體放在街上數小時未移走,並在影音網路曝光,成為全美自由派人士攻擊的焦點,加上佛格森市警方缺乏處理經驗,使得事件的演變荒腔走板。
尤其是事件發生後4天,堅持不公布開槍警員身分,卻公開布朗被殺的數分鐘前,搶劫一家商店價值48.99美元雪茄的錄影資料,企圖證明「布朗是壞蛋」,才會遭警員射殺,此舉引發反效果,激起更多民怨。警方完全不知道自己的過錯是使用武力過度,「人民保母」變成「人民殺手」才是問題的關鍵。
◎拉近黑白文化距離 化解歧視惡因
像布朗這類的種族問題和警民衝突事件,在美國已成家常便飯。種族歧視似乎是美國與生俱來、難以治癒的沉痾。雖然有形的種族歧視法律早已廢止,且明文禁止,今年更是民權法案通過的50周年,而且美國早在6年前就選出首位非裔總統歐巴馬,但無形的社會、經濟、文化歧視仍潛藏在社會的各個角落。
非裔社區普遍貧窮、失業率和犯罪率偏高,非裔青年更容易被誤殺的深層原因,各界議論很多,美國政府不斷推出各種解決對策,但種族歧視的幽靈揮之不去,加上政府無法顧及的死角,讓這類的種族衝突不時地在美國各地出現。
如何醫治種族歧視的痼疾,恐怕只能有賴提升黑人的經濟和社會地位,拉近與白人階層的文化距離,才有可望治癒的一天。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