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創世紀詩刊走過一甲子 光芒依舊

  • 時間:2014-10-20 18:25
  • 新聞引據:採訪
  • 撰稿編輯:江昭倫
創世紀詩刊走過一甲子 光芒依舊
「創世紀」創刊三巨頭(左起)張默、瘂弦、洛夫(江昭倫攝影)
今年10月適逢「創世紀」詩刊創刊60週年,這個全世界歷史最悠久的詩刊,在歷經大時代變遷卻仍挺立至今,光芒依舊,可說是台灣文壇奇蹟,更為台灣詩歌發展史烙下最鮮明的圖騰標記。
「創世紀」詩刊走過一甲子,橫跨兩世紀,不僅影響台灣詩壇深遠,更在華語文壇中佔有崇高地位。
◎洛夫、張默、瘂弦 催生「創世紀」
「創世紀」期刊的誕生,幕後催生者為詩人三巨頭洛夫、張默與瘂弦。
洛夫回憶,1954年,他和張默、瘂弦都只是20出頭的年輕小夥子,都在高雄左營當芝麻小官。當時張默服役於海軍陸戰隊,洛夫與瘂弦在海軍左營電台當編輯,三人因為都愛詩而成為好朋友。洛夫笑說,他們除了追女朋友「各自為政」外,其餘時間都在談詩、寫詩,相互飆詩,也因此有了創世紀詩社的成立,進而催生了「創世紀」詩刊。
「創世紀」草創之初,經營其實相當辛苦。洛夫透露,當時他們三個人都是小軍官,一個月薪餉微薄,不只要預支薪餉,不時還要跑當鋪典當手錶、腳踏車等,全部投注在詩刊上,這樣的狀況一直持續了30年之久,才終於獲得政府的奧援。洛夫說:『(原音)我們是一個沒有經濟基礎的詩社,經濟非常困難,開始的時候就是出自我們3人微薄的薪資,有時候青黃不接的時候,我們還偷偷輪流去跑當鋪。後來參與的同仁多了,我們就有同仁分擔,這中間也有一些有心人給我們一些支柱,我想大概30年之後,才開始爭取到政府的支持、支援。』
◎為詩獻身 唯一信仰
在60年代,台灣詩壇有三大詩刊,分別是「藍星」、「現代詩」與「創世紀」,三足鼎立,不過現在只剩下「創世紀」仍屹立不搖。
洛夫說,「創世紀」在風裡、雨裡度過了蒼涼又輝煌的一甲子,至今仍高舉著詩的大旗,他認為「創世紀」正是因為在一開始就訂下了追求詩的創造性、純粹性與超現實性3大發展方向,從不以市場價值衡量詩歌的價值,也從不宣揚某一種意識形態,因而能存活到現在。洛夫說:『(原音)我們從來不以市場價值來衡量詩歌的價值,我們認為寫詩不僅是一般寫作而已,而是一份價值的創造,也是詩的一生語言的具體實驗和創新,所以原創性就是「創世紀」的特性之一;其次就是純粹性,詩是我們唯一的信仰、最純粹的宗教,我們並沒有標舉為藝術而藝術、為詩歌而詩歌,我們從不宣揚某一種意識形態,我們從不與政治掛勾;第三點就是超現實性,我們對於超越時空的那種詩性本質的追求表現出一種內在的現實。所以原創性、純粹性、超現實性這三個就成為「創世紀」藝術的基因,「創世紀」的傳統也是「創世紀」存在的意義。』
究竟是甚麼力量支持著三個年輕人投入詩的世界,不顧一切創辦詩刊?瘂弦說,原因很單純,就是出於對詩的熱愛。
瘂弦說,對詩人而言,寫詩就是一種修行,是他們唯一的宗教信仰。瘂弦:『(原音)一日詩人,一世詩人。詩就是一種修行,一種自慕,也是一種信仰,一種永遠的獻身。宗教家可以一生行道,詩人可以一生行美;詩人是一輩子的詩人,詩人的奴隸是一輩子的奴隸,詩的最高完成也就是詩的完成 。』
◎走過一甲子 光芒依舊
文化部長龍應台指出,在1950年代,當時的台灣處於貧窮、戰亂紛擾不斷的時代,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洛夫、張默與瘂弦創辦了「創世紀」,如今回過頭看,確實不可思議,而「創世紀」的存在也代表了台灣文化史上一種對美的價值的追求,意義不可小覷。龍應台說:『(原音)在這樣的60年的動盪跟價值的翻轉之中,很多事情都已經看不清楚,它的價值的真跟假也分不清了,但是「創世紀」可以這樣一路走來,挺立到今天,所以三位是我們的國寶。「創世紀」不可小覷,它在我們中華民國史、台灣的文化史上面所代表的非常、非常真切的一種美的意義。』
「創世紀」是當今國際詩壇資歷最悠久的詩刊,就如同洛夫所言,它不僅僅是個名詞,更是台灣詩壇抹不去的胎記,是台灣詩歌發展史上的重要圖騰,它的光芒歷經一甲子未曾消逝,在現今紛擾的社會看來,更是最明亮的一顆星,光芒璀璨依舊!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