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臺灣之音立刻下載官方APP
開啟
:::

漫畫惹議 法國查理週刊遇襲

  • 時間:2015-01-09 11:53
  • 新聞引據:中央社、中國時報、聯合報、中央社
  • 撰稿編輯:新聞編輯 - 編採譯
漫畫惹議 法國查理週刊遇襲
法國以嘲諷著名的媒體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位在巴黎的辦公室,7日遭到槍擊,造成週刊記者與警察12人死亡,查理週刊過去也曾因為報導惹議遭攻擊,這次死傷最嚴重。(翻拍自Youtube)
法國諷刺性刊物「查理週刊」(Charlie Hebdo)辦公室7日遭槍手攻擊,造成共同創辦人卡畢(Cabu)、總編輯夏邦尼耶(Stephane Charbonnier)等12人喪生,10多人受傷。「查理週刊」因持續刊登具爭議性的漫畫,與穆斯林基本教義分子周旋近10年。這次編輯部遭血洗,將使反移民情緒火上加油,極右派團找到借題發揮的機會,歐洲面臨恐懼和憎恨蔓延的危機。
◎查理週刊反宗教 嘲諷極端
「查理週刊」於1969年創刊,是一份極左派、反宗教的新聞刊物,內容涵蓋諷刺漫畫、新聞、社論與笑話,對極右派、天主教、伊斯蘭、猶太教等都加以嘲諷揶揄。
「查理週刊」與伊斯蘭的恩怨起於2006年。當年2月9日出版的週刊封面,以「穆罕默德被基本教義派征服了」作為標題,配上一幅諷刺漫畫,描繪穆罕默德一邊啜泣一邊抱怨「被蠢蛋崇拜真痛苦」。聳動的文辭在中東國家和多個西方城市掀起激烈抗議。
2011年11月,「查理週刊」出版譏諷伊斯蘭的特刊,聲稱將恭請先知穆罕默德擔任「客座總編輯」。此特刊挑動穆斯林敏感神經,週刊在巴黎的辦公室遭人丟汽油彈縱火,電腦設備付之一炬。
2012年,電影「天真穆斯林」(Innocence of Muslims)引爆回教世界反美風潮,在美國使館屢遭攻擊之際,「查理週刊」無視法國政府避免「火上加油」的警告,再度刊出一系列嘲諷伊斯蘭的漫畫,甚至刊載影射穆罕默德的裸體漫畫。
◎無視警告 惹殺身之禍
「查理週刊」雖然遭到威脅,但堅持不改變「以嘲弄方式挑戰任何極端思想及行為」的編輯立場。創辦人卡畢也力挺同事,強調「對我來說穆罕默德並不神聖路...我遵守法國法律,而非伊斯蘭法律」。這番話讓穆斯林更加不平。
在攻擊中喪生的總編輯夏邦尼耶兩年前接受「世界報」訪問時也曾說:「我寧可站著死,也不願跪著活下去。」
◎槍口對準言論自由 全歐舉牌相挺
英國「衛報」在7日的社論中說,當人們只因為他們說的話或是畫出的圖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其中含意已非常明顯。暴徒瞄準的不只是生命,也是言論自由。
攻擊事件發生後,在法國各地、英國倫敦、德國柏林、西班牙馬德里、比利時布魯塞爾、義大利尼斯、美國華盛頓、甚至遠在亞洲的東京,都有類似的集會場景,數以萬計民眾上街悼念遇難者並聲援言論自由。他們高舉「我是查理」(Je suis Charlie)標語,象徵與「查理週刊」站在一起。
網路世界同樣掀起「我是查理」運動。在社群媒體已轉載超過百萬次的「Je suis Charlie」外,各類以「查理週刊」事件為主題的漫畫急速增長。有漫畫家表示,會以更多作品證明不會被極端主義擊垮。
◎穆斯林備受排擠 仇法意識抬頭
「查理週刊」慘遭激進穆斯林血洗,其來有自。近因不外乎法國積極反恐,參與美國主導的打擊「伊斯蘭國」(IS)行動,介入馬利、利比亞、伊拉克內戰,掃蕩伊斯蘭極端分子,而成為聖戰士恐攻頭號標靶。
遠因則為法國民意近年來排斥外來移民以及伊斯蘭教,穆斯林社經地位普遍低落,法國國會立法禁止穆斯林婦女在公共場所佩戴頭巾、面紗和罩袍,對伊斯蘭習俗的打壓變本加厲,族裔鴻溝難以彌平。伊斯蘭青年的怨恨隨時可能假借宗教信仰之名,化為血腥報復。
◎反移民情緒高漲 極右團體蠢蠢欲動
「查理週刊」發生血案後,法國傳出多起攻擊穆斯林和清真寺事件。倫敦國王學院激進化國際研究中心主任紐曼說:「現在是歐洲社會的危險時刻。聖戰組織的支持者愈來愈激進,局勢嚴重到必須馬上處理。」
歐洲近年來反移民情緒高漲,經濟疲弱、失業率居高不下,愈來愈多的移民,都是箇中原因。民怨之深,造就極右派政黨在歐洲許多國家的國會中占有一席之地。
法國戰略研究基金會主任甘德說,絕大多數穆斯林都不是激進分子,「但總有50來個瘋子」。儘管類似攻擊很難預防,但政府不宜反應過度,否則就正中激進分子的下懷。

相關留言

本分類最新更多